• [1]

    侯旭东, 周奇. 知常以观变.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79-184.

  • [2]

    刘志阳,邱振宇,赵陈芳. 元宇宙时代的混合价值理论. 学术月刊, 2023, 55(7): 74-88.

  • [3]

    朱军. 公羊学新变与近代小说的国家想象.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38-146.

  • [4]

    高玉. 论清末民初期刊白话文的传承与新变.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09-110.

  • [5]

    姚文放.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9): 159-170.

  • [6]

    吴旭阳. 陪审团模式之行为实验比较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04-116.

  • [7]

    尤陈俊.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力量及其复合功能. 学术月刊, 2019, 51(3): 95-108.

  • [8]

    何大安, 杨益均. 大数据时代政府宏观调控的思维模式. 学术月刊, 2018, 50(5): 68-77.

  • [9]

    陈柏峰. 面向水利供给的农地制度模式选择. 学术月刊, 2020, 52(5): 113-125.

  • [10]

    张卫国, 王双. 大国崛起: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 学术月刊, 2019, 51(10): 67-81.

  • [11]

    王鸿铭. “工作组”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学术月刊, 2021, 53(3): 85-98.

  • [12]

    付建舟.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 [13]

    周怡. 新生代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研究的新路径.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30-141.

  • [14]

    郁建兴,周幸钰. 超越技术赋能:数字化改革中的治理模式重塑何以可能. 学术月刊, 2023, 55(11): 73-83.

  • [15]

    唐亚林, 钱坤. “找回居民”:专家介入与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内生动力再造. 学术月刊, 2020, 52(1): 84-96.

  • [16]

    丁元竹. 社会关系模式建构:社区、主权国家与全球化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7): 66-75.

  • [17]

    . 传统意象的三种文化模式(专题讨论). 学术月刊, 2019, 51(2): 1-1.

  • [18]

    文军, 刘雨婷. 从被动工具型到积极自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模式的转变及其反思. 学术月刊, 2020, 52(11): 75-86.

  • [19]

    陈建军, 黄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际经验、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 学术月刊, 2019, 51(10): 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