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1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
Figure 1.
-
英美现代化 欧陆现代化 拉美现代化 非洲现代化 东亚现代化 苏联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观念
特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团主义 混合经济+权威治理 部落家长制+权威治理 集权主义+市场经济+权威治理 计划经济+权威治理 政党主导+市场经济+人民民主 国内外关系 支配后发国家 支配后发国家 依附发达国家 依附发达国家 相对自主的地位 引领后发国家 独立自主 领导性力量 开明君主、资产阶级 君主、资产阶级、容克贵族 亲美的改革派 部落首领 革新派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先锋队 资源整合度 通过对海外殖民地的资源掠夺来转移国内矛盾 把海外殖民和国内的阶级调和结合起来 资源开发单一,过度依附美国,自主性脆弱 资源被粗放型开发,处在发展的低端 善于学习、创新能力强、国家主导外向经济 高度统分统筹来调配资源的利用 从粗放到集约,寻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社会参与度 遵循公民不服从传统以社会权利制约政府权力 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保障落实程度较好 经济发展的失序带来社会的动荡较大 部落纷争、杀戮不断、社会不太平 社会得到较快发展,注重培育社会有序参与 社会被高度计划所安排、自主性不足 社会自主增强,参与效能日益显现 表 1 不同国家或地区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比较
-
历史时期 国家面临的问题 共产党的运作方式 社会所呈现的状态 对现代化道路带来的影响 革命和战争时期 外部遭遇列强的殖民统治,深陷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国内也是各种政治力量角逐,长期的战争使国家积贫积弱 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党从弱小中成长为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领导革命,夺取政权,解放社会 一盘散沙的社会被党高度动员起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外御侵略,内反阶级压迫,确立各族人民间的平等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权保障,民众也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时期新中国依然面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军事封锁和经济制裁,苏联也釜底抽薪,使得中国只能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 党通过大军区制军管来维持政权秩序、通过接管和收购等形式奠定公有制经济地位、通过优先发展军工重工业确保国防安全 以社会主义建设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统分统筹来构建低门槛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也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带来社会动荡 尽管闭关锁国错过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但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秩序保障,在曲折中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探究如何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制度建设和依法治国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通过分权松绑,为市场和社会释放活力,也从直接行政宏观调控走向间接财税、金融和法律的宏观调控 社会自主性得到极大释放,也诉求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再分配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有序参与 走向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也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迎接内外挑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铁还得自身硬,把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通过党建引领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走向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表 2 中国现代化道路不同历史时期概览
图共
1 个 表共
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