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雪. 中国近代“维新”概念的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3): 121-131.

  • [2]

    张帆.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09-122.

  • [3]

    张仲民. 中国近代史研究. 学术月刊, 2024, 56(1): 210-216.

  • [4]

    励轩.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及其内涵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2): 205-215.

  • [5]

    韩琛. 近代的超克、漫长的20世纪与“竹内鲁迅”.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11-120.

  • [6]

    颜青山.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 [7]

    陈伟. 托克维尔的自由概念. 学术月刊, 2016, 48(04): 84-90.

  • [8]

    王皓. 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中国气象学.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71-184.

  • [9]

    张军, 李涛. 师范教育与经济发展:来自近代中国的证据. 学术月刊, 2022, 54(5): 46-59.

  • [10]

    章永乐. “大国协调”的重负与近代中国的“旧邦新造”. 学术月刊, 2023, 55(3): 108-125.

  • [11]

    付建舟. 进化论传播脉络与近代中国的“食人”言说. 学术月刊, 2019, 51(3): 131-139.

  • [12]

    贾钦涵. 西方接吻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受容与变迁. 学术月刊, 2019, 51(6): 152-178.

  • [13]

    马陵合. 从救国至治国:国家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铁路功能演化. 学术月刊, 2018, 50(6): 166-177.

  • [14]

    郭亮. 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学术月刊, 2021, 53(5): 96-105.

  • [15]

    邓绍根, 杨雅芸, 尚旭旭. 媒介、交往与近代化中国—— 第四届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论坛综述.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77-178.

  • [16]

    陆胤.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63-178.

  • [17]

    张仲民.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 [18]

    范广欣. 《社会契约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首个汉译本的重刊和引用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0-188.

  • [19]

    陈波.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57-173.

  • [20]

    王中江. 中国“自然”概念的源流和特性考论. 学术月刊, 2018, 50(9): 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