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马艳 李韵 蔡民强

引用本文: 马艳, 李韵, 蔡民强.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J]. 学术月刊, 2016, 48(11): 70-8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11): 70-83. shu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 摘要: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互联网是由一个技术关系支持的,以社会经济关系形式呈现出来的虚拟空间。互联网空间首先具有商品属性,是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的虚拟商品,并具有超强的复制性、超越的时空性、开源的共享性、实虚的转换性等效应特征。互联网空间也可以想象为一块虚拟的土地,其价值可以分为劳动价值和虚拟价值两个部分,虚拟价值定价模型主要是由其收益与贴现率所决定,而这部分价值来源于社会价值的转移与加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空间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因此,将互联网空间作为一个经济学变量引入到经济理论框架中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现实逻辑是通过与信息绑定共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而理论机理则是通过改变二维市场关系,形成三维市场关系来影响微观市场价格,其宏观作用路径则通过改变投资和消费等预期而影响经济行为,以致形成新经济态势。互联网空间也是“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新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的标志,它不仅在过滤了整个社会的同时,将经济社会分为了实际经济社会和网络虚拟经济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它带来了以劳动资料变化为标志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社会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消费方式乃至分配关系的重大改变。
    1. [1]

      陆铭 .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3): 58-71, 109.

    2. [2]

      白刚 .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转换. 学术月刊, 2017, 49(12): 60-68.

    3. [3]

      陈明 .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引论. 学术月刊, 2021, 53(9): 72-84.

    4. [4]

      孙亮 .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21.

    5. [5]

      刘守英,熊雪锋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造的政治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4, 56(3): 53-69.

    6. [6]

      马艳,陈尧 . “算法革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3, 55(6): 66-74.

    7. [7]

      林奇富殷昊 . 反思互联网政治参与:代表性的视角. 学术月刊, 2020, 52(10): 77-88.

    8. [8]

      张道根 .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0, 52(3): 5-14.

    9. [9]

      ● 聂辉华○ 林佳妮 .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学术月刊, 2020, 52(6): 179-184.

    10. [10]

      江静张冰瑶 .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2, 54(12): 59-70.

    11. [11]

      洪永淼,史九领 . 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4, 56(1): 43-59.

    12. [12]

      张一兵 . 先在的数字化蒙太奇构架与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8): 51-57.

    13. [13]

      陆臻 .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生产型消费者”—— 以网络小说“粉丝”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13-119.

    14. [14]

      孟捷 . 剩余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1, 53(2): 65-74.

    15. [15]

      胡志平 .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与政府行为框架. 学术月刊, 2019, 51(6): 53-63.

    16. [16]

      刘伟 .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说体系和理论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5): 5-16.

    17. [17]

      陈钊邓东升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 学术月刊, 2019, 51(12): 42-50.

    18. [18]

      严宇鸣 . 互联网: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桥梁——“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72-173.

    19. [19]

      孟捷,朱宝清 . 从国家分配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12): 25-40.

    20. [20]

      许纪霖 . 互联网时代的两个学术场域与创新评价机制. 学术月刊, 2016, 48(09): 8-1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2827
  • HTML全文浏览量:  21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摘要: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互联网是由一个技术关系支持的,以社会经济关系形式呈现出来的虚拟空间。互联网空间首先具有商品属性,是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的虚拟商品,并具有超强的复制性、超越的时空性、开源的共享性、实虚的转换性等效应特征。互联网空间也可以想象为一块虚拟的土地,其价值可以分为劳动价值和虚拟价值两个部分,虚拟价值定价模型主要是由其收益与贴现率所决定,而这部分价值来源于社会价值的转移与加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空间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因此,将互联网空间作为一个经济学变量引入到经济理论框架中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现实逻辑是通过与信息绑定共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而理论机理则是通过改变二维市场关系,形成三维市场关系来影响微观市场价格,其宏观作用路径则通过改变投资和消费等预期而影响经济行为,以致形成新经济态势。互联网空间也是“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新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的标志,它不仅在过滤了整个社会的同时,将经济社会分为了实际经济社会和网络虚拟经济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它带来了以劳动资料变化为标志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社会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消费方式乃至分配关系的重大改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