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向世陵

引用本文: 向世陵.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J]. 学术月刊, 2017, 49(06): 42-5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6): 42-50. shu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 摘要: 复卦“一阳复于下”引出的天地(生物)之心概念,成为宋儒生生仁说的基本理论资源。张栻不认同“天地以生物为心”,重视“复”在天地生物和德性修养中的价值。天地之心落实为人心,重在将天地之心与人心和仁德统一起来。人不能停留于爱人的现象,必须探究其内在的性理或所以爱人者,爱之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不能简单指爱名仁,指公为仁,同时须看到仁是体用的相须合一。仁道虽然难名,但毕竟惟公近之,仁者视万物犹一体。仁既是普遍之爱,也包含着差别的规定,“理一分殊”成为一般的方法。张载从宇宙论层面论证人物同气同性,只能说明人物同一,而难以解决 人性、物性相分。特定的“仁民”有别于一般的“爱物”,人道与物道类别不同。儒家坚持一本义及其对墨家兼爱的批评,并不意味着对公天下的博爱的质疑,其最后的落脚点在重民、爱民的王道政治。
    1. [1]

      冯贤亮 . 布衣袁仁:晚明地方知识人的生活世界. 学术月刊, 2018, 50(8): 170-184.

    2. [2]

      梁涛 . 《论语》“克己复礼为仁”章新诠.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3-20.

    3. [3]

      周武 .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 学术月刊, 2018, 50(6): 146-165.

    4. [4]

      韩元 . 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红色经典抗战小说及改编影视剧中的妇女与民族国家. 学术月刊, 2019, 51(4): 139-148, 173.

    5. [5]

      张涛甫 周奇 . 实事与求是:值得一往情深的学术人生——张涛甫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24, 56(2): 211-216.

    6. [6]

      梁涛 .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 学术月刊, 2024, 56(3): 37-43.

    7. [7]

      褚潇白 . 关于“丁酉异梦”的互文性考辨. 学术月刊, 2019, 51(7): 113-127.

    8. [8]

      毛宣国 .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7-25.

    9. [9]

      王建民 . 何以感通:“将心比心”与“主体间性理解”之辨. 学术月刊, 2023, 55(10): 109-116.

    10. [10]

      王荣余 . 重访法律制度主义:新旧之别与异同之辨. 学术月刊, 2020, 52(9): 110-122.

    11. [11]

      於梅舫 . 识宋学与辨新局: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学旨趣解析. 学术月刊, 2020, 52(10): 149-164.

    12. [12]

      莫砺锋 . 张耒诗歌三问.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21-130.

    13. [13]

      张凤阳罗宇维 . 从文化哲学到政治哲学—— 张凤阳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80-184.

    14. [14]

      王铭铭阿兰·乐比雄 . 目光与面容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1): 130-141.

    15. [15]

      陈平原 .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146-166.

    16. [16]

      胡友峰 . 自然审美:主观的与客观的. 学术月刊, 2021, 53(6): 183-194.

    17. [17]

      高砚平 . 复制的“拉奥孔”与可疑的“静穆”. 学术月刊, 2021, 53(8): 174-186.

    18. [18]

      刘旭光 .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19. [19]

      刘琪 .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50-159.

    20. [20]

      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 . 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75-18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2706
  • HTML全文浏览量:  11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摘要: 复卦“一阳复于下”引出的天地(生物)之心概念,成为宋儒生生仁说的基本理论资源。张栻不认同“天地以生物为心”,重视“复”在天地生物和德性修养中的价值。天地之心落实为人心,重在将天地之心与人心和仁德统一起来。人不能停留于爱人的现象,必须探究其内在的性理或所以爱人者,爱之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不能简单指爱名仁,指公为仁,同时须看到仁是体用的相须合一。仁道虽然难名,但毕竟惟公近之,仁者视万物犹一体。仁既是普遍之爱,也包含着差别的规定,“理一分殊”成为一般的方法。张载从宇宙论层面论证人物同气同性,只能说明人物同一,而难以解决 人性、物性相分。特定的“仁民”有别于一般的“爱物”,人道与物道类别不同。儒家坚持一本义及其对墨家兼爱的批评,并不意味着对公天下的博爱的质疑,其最后的落脚点在重民、爱民的王道政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