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红色经典是如何生成的—— 对冯雪峰关于丁玲评论的一种阐释

文学武

引用本文: 文学武. 红色经典是如何生成的—— 对冯雪峰关于丁玲评论的一种阐释[J].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23-13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7): 123-130. shu

红色经典是如何生成的—— 对冯雪峰关于丁玲评论的一种阐释

  • 摘要: 丁玲不仅是中国现代最知名的女性作家之一,而且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代表性符号,和红色经典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丁玲及其作品红色经典化的过程中,冯雪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冯雪峰一方面极力否定丁玲早期作品的思想倾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意识,同时他也以盛行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来规范乃至训诫丁玲的创作,把丁玲的创作完全纳入左翼文学的场域,直至把丁玲的一些作品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尺。应该指出的是,冯雪峰在诠释丁玲时却对涉及文艺自身的许多规律性问题缺乏探讨,造成其文学批评概念的混乱和文学体系逻辑的断裂,这也是他的丁玲评论包括很多左翼批评在后世看来缺乏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
    1. [1]

      侯旭东 . 事件是如何生成的?.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58-178.

    2. [2]

      孙万怀 . 一种“甜蜜的错觉”:自由意志是刑事责任的基础. 学术月刊, 2023, 55(8): 106-122.

    3. [3]

      连洪泉江嘉琳 . 方言技能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信号机制吗. 学术月刊, 2020, 52(4): 55-68.

    4. [4]

      李包靖 . 歌德与拿破仑:对“政治即命运”的一种解释.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54-162.

    5. [5]

      陈雅文 . 程序与实质:一种对罗尔斯的辩护与批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58.

    6. [6]

      张翔 . “行政共同体”:对城市政府结构化过程的一种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6): 67-77.

    7. [7]

      张江哈贝马斯 . 关于公共阐释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18, 50(5): 5-13.

    8. [8]

      郁振华, 郑伟平 . 朝向一种“厚实”的认识论. 学术月刊, 2023, 55(12): 204-211.

    9. [9]

      苏力 . 昔日“琼花”,今日“秋菊”——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产权争议的一个法理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7): 99-118.

    10. [10]

      辛旭 .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32-138.

    11. [11]

      姚洋 . 作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帕累托改进. 学术月刊, 2016, 48(10): 44-54.

    12. [12]

      汪仲启 . 指派责任制:回应性政府建构的一种有效机制. 学术月刊, 2022, 54(11): 84-95, 120.

    13. [13]

      陈雅文 .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 学术月刊, 2019, 51(7): 22-30.

    14. [14]

      张笑夷刘怀玉 .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学术月刊, 2020, 52(3): 34-42, 33.

    15. [15]

      方钦 . 制度:一种基于社会科学分析框架的表诠. 学术月刊, 2016, 48(02): 66-75.

    16. [16]

      陶庆陈津京 . 新政治人类学:一种跨学科的理解范式.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06-116.

    17. [17]

      李欣然 . 主客之形:一种看待中西对抗的持续视角.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55-163.

    18. [18]

      张树平 . 改变生活的政治与改变政治的生活:一种历史政治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9): 110-120.

    19. [19]

      刘梁剑 . 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王夫之的孟子学及其当代意蕴.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8-44.

    20. [20]

      刘旭光 .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0
  • 文章访问数:  2847
  • HTML全文浏览量:  12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红色经典是如何生成的—— 对冯雪峰关于丁玲评论的一种阐释

摘要: 丁玲不仅是中国现代最知名的女性作家之一,而且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代表性符号,和红色经典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丁玲及其作品红色经典化的过程中,冯雪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冯雪峰一方面极力否定丁玲早期作品的思想倾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意识,同时他也以盛行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来规范乃至训诫丁玲的创作,把丁玲的创作完全纳入左翼文学的场域,直至把丁玲的一些作品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尺。应该指出的是,冯雪峰在诠释丁玲时却对涉及文艺自身的许多规律性问题缺乏探讨,造成其文学批评概念的混乱和文学体系逻辑的断裂,这也是他的丁玲评论包括很多左翼批评在后世看来缺乏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