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彭国翔

引用本文: 彭国翔.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J]. 学术月刊, 2018, 50(04): 5-20. shu
Citation:  . “Realizing the Xin” and “Cultivating the Qi”:Mengzi on Self-cultivation as Spiritual and Bodily Exercise[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04): 5-20. shu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Realizing the Xin” and “Cultivating the Qi”:Mengzi on Self-cultivation as Spiritual and Bodily Exercise

  • 摘要: 把帛书《五行》说部和通行本《孟子》七篇结合起来,作为了解孟子思想的整体文献依据,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进行全面与彻底的考察。孟子功夫论的核心观念是“心”和“气”,而孟子功夫论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家“治气养心之术”的地方,既在于孟子对“心”和“气”的理解,也在于孟子“尽心”与“养气”的意涵。孟子的“心”是道德法则、情感和意志的三位一体,孟子的“气”则是以“仁义”为内涵、以“刚大”为特征的作为“德气”的“浩然之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无论“养心”还是“治气”,都不是以外在的规范来约束自然的生命,而是由内而外扩充固有的本心和德气,使之不仅流通贯注于自己作为个体的全副身心,进而遍及自我之外的他人和世间万物,展现为一种内在德性自我推动之下不断外化的过程。这一特点不仅在先秦诸家的功夫论中独树一帜,较之古希腊罗马传统特别是其中以斯多亚派为代表的“精神修炼”,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不仅“心”与“身”兼顾,也更为外向和积极健动。而孟子特别提出的“大丈夫”观念,则是其身心修炼功夫所指向的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的“大成”,在孟子对于“圣”和“神”境界的描绘中得到了展现。
    1. [1]

      彭国翔 . “治气”与“养心”:荀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学术月刊, 2019, 51(9): 18-31.

    2. [2]

      彭国翔 . 儒家传统的静坐功夫论. 学术月刊, 2021, 53(5): 39-53.

    3. [3]

      刘梁剑 . 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王夫之的孟子学及其当代意蕴.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8-44.

    4. [4]

      梁涛 .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 学术月刊, 2024, 56(3): 37-43.

    5. [5]

      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 . 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75-184.

    6. [6]

      徐英瑾 .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23.

    7. [7]

      张康之 . 论解放的困境与历史选择再出发. 学术月刊, 2019, 51(9): 70-81.

    8. [8]

      叶琼琼王泽龙 . 论虚词与穆旦诗歌形式的现代革新.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04-112.

    9. [9]

      蔡继明曹越洋刘乐易 . 论耗费的劳动与购买的劳动在价值理论中的作用. 学术月刊, 2022, 54(6): 61-72.

    10. [10]

      孟彦弘 . 汉律的分级与分类——再论秦汉法典的体系. 学术月刊, 2023, 55(9): 170-182.

    11. [11]

      余露 .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学术月刊, 2024, 56(2): 187-196.

    12. [12]

      姚大志 . 论权利的基础. 学术月刊, 2023, 55(9): 5-13.

    13. [13]

      陈赟 . “以祖配天”与郑玄禘论的机理. 学术月刊, 2016, 48(06): 24-36.

    14. [14]

      刘锋杰赵言领 .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01-110.

    15. [15]

      魏杰汪浩 . 论双向型与自由化的对外开放战略. 学术月刊, 2016, 48(08): 52-60.

    16. [16]

      贺雪峰 . 论中国村庄结构的东部与中西部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11-119.

    17. [17]

      王晓朝 . 论古希腊罗马善恶观的生成与理论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11): 5-12.

    18. [18]

      秦中亮 . 论唐代皇室与河朔节度使家族的联姻.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94-204.

    19. [19]

      刘承韪 . 论英美法引入与中国合同法的发展. 学术月刊, 2022, 54(4): 100-120.

    20. [20]

      路平新 .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07-12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76
  • 文章访问数:  3662
  • HTML全文浏览量:  63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摘要: 把帛书《五行》说部和通行本《孟子》七篇结合起来,作为了解孟子思想的整体文献依据,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进行全面与彻底的考察。孟子功夫论的核心观念是“心”和“气”,而孟子功夫论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家“治气养心之术”的地方,既在于孟子对“心”和“气”的理解,也在于孟子“尽心”与“养气”的意涵。孟子的“心”是道德法则、情感和意志的三位一体,孟子的“气”则是以“仁义”为内涵、以“刚大”为特征的作为“德气”的“浩然之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无论“养心”还是“治气”,都不是以外在的规范来约束自然的生命,而是由内而外扩充固有的本心和德气,使之不仅流通贯注于自己作为个体的全副身心,进而遍及自我之外的他人和世间万物,展现为一种内在德性自我推动之下不断外化的过程。这一特点不仅在先秦诸家的功夫论中独树一帜,较之古希腊罗马传统特别是其中以斯多亚派为代表的“精神修炼”,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不仅“心”与“身”兼顾,也更为外向和积极健动。而孟子特别提出的“大丈夫”观念,则是其身心修炼功夫所指向的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的“大成”,在孟子对于“圣”和“神”境界的描绘中得到了展现。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