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王小波与文学史

黄平

引用本文: 黄平. 王小波与文学史[J].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4-14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2): 134-143. shu

王小波与文学史

  • 摘要: 王小波逝世二十年来,其作品的写作时间、期刊发表、版本变化等文学史要素一直缺乏足够的考据。本文以王小波小说为分析对象,结合已有史料大致确定了王小波早期作品以及时代三部曲的写作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王小波小说的发表与出版,比较了各个版本的异同。论文最后讨论王小波研究的两种流行框架,指出两种研究框架都是以“反讽”为中心,一种倾向于建构性的“自由”,另一种倾向于解构性的“虚无”。论文认为两种研究框架缺乏历史性的维度,王小波的小说意味着社会转型过程中边缘群体的美学表征。没必要纠缠王小波是否进入文学史,而是应该有一种思路,通过王小波理解当代文学史,乃至于通过当代文学史理解当代中国。
    1. [1]

      . 世界文学与文学史的写作. 学术月刊, 2023, 55(1): 138-153.

    2. [2]

      吴俊 . 文学史和跨学科学术——文学史周期律和文体文类的功能. 学术月刊, 2023, 55(5): 150-156.

    3. [3]

      侯体健 . 复调的戏谑:《文房四友除授集》的形式创造与文学史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23-132.

    4. [4]

      于树军 . 浩然的文学史焦虑与自我反省及重塑 ——以《金光大道》再版本的修改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25-133.

    5. [5]

      徐艳 .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 《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28-134.

    6. [6]

      吴秀明 . 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特点与问题.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25-132.

    7. [7]

      斯炎伟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的理论思维问题.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8-22.

    8. [8]

      杨国荣 . “事”与“史”. 学术月刊, 2019, 51(1): 11-23.

    9. [9]

      赖大仁张园园 .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学术月刊, 2021, 53(1): 172-182.

    10. [10]

      颜青山 .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11. [11]

      江守义 .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基于文论史和文学创作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18-127.

    12. [12]

      王鸷嘉 . 学术史中的话语演变与谱系构建—— 清代公羊学史与庄存与.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39-150.

    13. [13]

      胡洁 .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口述史的多维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40-146.

    14. [14]

      刘恒武 . 图像观识与海上丝绸之路史. 学术月刊, 2017, 49(12): 44-47.

    15. [15]

      毛宣国 . “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 学术月刊, 2019, 51(6): 117-128.

    16. [16]

      高玉 . 文学语言与当下汉语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5): 141-150.

    17. [17]

      文贵良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39-150.

    18. [18]

      南帆 . 文学:概念建构与娱乐主题的沉浮. 学术月刊, 2021, 53(1): 150-160.

    19. [19]

      王丛阳 . 作为文化与方法的文学语言.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76-179.

    20. [20]

      武新军 . 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价值. 学术月刊, 2023, 55(5): 162-16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0
  • 文章访问数:  28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6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王小波与文学史

摘要: 王小波逝世二十年来,其作品的写作时间、期刊发表、版本变化等文学史要素一直缺乏足够的考据。本文以王小波小说为分析对象,结合已有史料大致确定了王小波早期作品以及时代三部曲的写作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王小波小说的发表与出版,比较了各个版本的异同。论文最后讨论王小波研究的两种流行框架,指出两种研究框架都是以“反讽”为中心,一种倾向于建构性的“自由”,另一种倾向于解构性的“虚无”。论文认为两种研究框架缺乏历史性的维度,王小波的小说意味着社会转型过程中边缘群体的美学表征。没必要纠缠王小波是否进入文学史,而是应该有一种思路,通过王小波理解当代文学史,乃至于通过当代文学史理解当代中国。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