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陈晓隽 吴光辉

引用本文: 陈晓隽, 吴光辉.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J]. 学术月刊, 2016, 48(03): 21-29.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3): 21-29. shu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 摘要: 摘 要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阐述西周翻译为“哲学”、中江兆民表述为“理学”,并将西田几多郎探索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现代性思想联系起来,论证西周创立“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接续西方”这一主题;而林美茂站在批判史立场,指出西周对于“Philosophy”这一概念存在着本质性的误读,陷入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困境”之中。围绕“哲学”一语翻译研究,中日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与问题意识来加以阐发,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境位”,亦反映出这一术语之中所潜藏的话语权或者文明选择的重大问题。
    1. [1]

      杨乃乔 .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学术月刊, 2023, 55(3): 162-176.

    2. [2]

      成中英 .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5-14.

    3. [3]

      张庆熊 . 公共诠释的社会功能与带有批判维度的主体际交往方式. 学术月刊, 2019, 51(11): 24-30.

    4. [4]

      景海峰 .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学术月刊, 2021, 53(4): 21-31.

    5. [5]

      洪汉鼎 . 诠释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 学术月刊, 2018, 50(10): 5-16.

    6. [6]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下)——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09-122.

    7. [7]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10-124.

    8. [8]

      郭勇健 .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学术月刊, 2018, 50(5): 128-137.

    9. [9]

      牛文君 . 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对“Auslegung”概念的廓清与重塑.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23, 33.

    10. [10]

      路平新 .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07-120.

    11. [11]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12. [12]

      景海峰 .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12.

    13. [13]

      李向平姚明辉 . 以圣化神:德位信仰的秩序与心态. 学术月刊, 2021, 53(6): 99-107.

    14. [14]

      吴晓林 . 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5): 72-86.

    15. [15]

      孙万怀 . 刑法解释位阶的新表述. 学术月刊, 2020, 52(9): 95-109.

    16. [16]

      张凌雁 . 胡适:“有实无名”的中国现代诠释学探索者. 学术月刊, 2024, 56(3): 165-173.

    17. [17]

      蔡宗齐 . 唐代五言律诗句法与诗境. 学术月刊, 2019, 51(1): 115-134.

    18. [18]

      冯贤亮 . 清初地方士人的生活空间与场境变换—— 以董含与三冈董氏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43-161.

    19. [19]

      崔永东 . 社会司法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建. 学术月刊, 2017, 49(06): 99-110.

    20. [20]

      孔元 . 普遍性叙事的“东方”悖论:反思与超越. 学术月刊, 2022, 54(1): 127-13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3101
  • HTML全文浏览量:  30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摘要: 摘 要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阐述西周翻译为“哲学”、中江兆民表述为“理学”,并将西田几多郎探索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现代性思想联系起来,论证西周创立“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接续西方”这一主题;而林美茂站在批判史立场,指出西周对于“Philosophy”这一概念存在着本质性的误读,陷入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困境”之中。围绕“哲学”一语翻译研究,中日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与问题意识来加以阐发,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境位”,亦反映出这一术语之中所潜藏的话语权或者文明选择的重大问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