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葛永海

引用本文: 葛永海.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J]. 学术月刊, 2016, 48(03): 90-10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3): 90-103. shu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 摘要: “江南”之所以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具足、并被广泛接受的特定概念,除了其突出的经济文化地位外,更是历代文人对于“江南”不断文学化、意象化的结果。先秦以来的进贡制度凸现了中原权力中心对于各地方物的觊觎与索取,使得江南方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为“江南”之成为“江南意象”的历史前提。随着江南方物不断进入文献视野,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江南方物的意象化。六朝时期,前后两次南方文人入北的空间移动,不断凸显与强化了“江南”审美视角,美学范畴的“江南”意象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审美姿态从被动审美变为主动审美;二是审美对象从方物逐步转向山水。引发文化中心南移的晋室南渡,乃是江南意象发展演变的重要分野,它为后者带来了美学姿态和文化心理的双重变换。江南审美视角的不断强化与“江南认同”的渐趋成型,是江南意象历史生成的决定性因素。
    1. [1]

      钟书林 .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98-202.

    2. [2]

      陶小军王菡薇 . 六朝画家与群体社会记忆的嬗变. 学术月刊, 2023, 55(4): 159-169.

    3. [3]

      徐俪成 . 汉魏六朝“文人无行”批评话语的形成与演化. 学术月刊, 2021, 53(5): 165-174.

    4. [4]

      陆路 . 六朝江州诗考论. 学术月刊, 2020, 52(5): 138-152.

    5. [5]

      余开亮 . 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 学术月刊, 2019, 51(2): 130-1.

    6. [6]

      高源 . 柏拉图情感哲学的历史生成与理论转型.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6-24.

    7. [7]

      段从学 .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19, 51(7): 128-137.

    8. [8]

      南帆 . 文学批评: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36-145.

    9. [9]

      王晓朝 . 古希腊智慧观念之起源与明智论的生成. 学术月刊, 2023, 55(5): 17-25.

    10. [10]

      刘旭光 .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11. [11]

      王耘 . 论佛教“相”文化对审美意象创构的三重影响. 学术月刊, 2019, 51(2): 137-1.

    12. [12]

      姚文放 . 审美与政治之间回环往复的“韵律”—— 弗·詹姆逊的生产性文学批评.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0-148.

    13. [13]

      朱晓江 .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 学术月刊, 2021, 53(3): 160-169.

    14. [14]

      叶成城唐世平 . 超越“大分流”的现代化比较研究:时空视角下的历史、方法与理论. 学术月刊, 2021, 53(5): 77-86.

    15. [15]

      胡友峰 . 自然审美:主观的与客观的. 学术月刊, 2021, 53(6): 183-194.

    16. [16]

      赵普光 . 民族主义的历史镜像与旧体文学的命运. 学术月刊, 2021, 53(4): 173-180.

    17. [17]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18. [18]

      冯贤亮 . 袁黄与地方社会:晚明江南的士人生活史.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45-157.

    19. [19]

      赖大仁张雨舟 . 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0-168, 206.

    20. [20]

      朱志荣 . 论《周易》的意象观. 学术月刊, 2019, 51(2): 124-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2952
  • HTML全文浏览量:  21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摘要: “江南”之所以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具足、并被广泛接受的特定概念,除了其突出的经济文化地位外,更是历代文人对于“江南”不断文学化、意象化的结果。先秦以来的进贡制度凸现了中原权力中心对于各地方物的觊觎与索取,使得江南方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为“江南”之成为“江南意象”的历史前提。随着江南方物不断进入文献视野,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江南方物的意象化。六朝时期,前后两次南方文人入北的空间移动,不断凸显与强化了“江南”审美视角,美学范畴的“江南”意象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审美姿态从被动审美变为主动审美;二是审美对象从方物逐步转向山水。引发文化中心南移的晋室南渡,乃是江南意象发展演变的重要分野,它为后者带来了美学姿态和文化心理的双重变换。江南审美视角的不断强化与“江南认同”的渐趋成型,是江南意象历史生成的决定性因素。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