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陈建华

引用本文: 陈建华.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J].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4): 114-124. shu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 摘要: 20世纪初数年间,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刘师培、鲁迅、周作人、黄人、徐念慈等人在文学的情感与审美功能、个人尊严、汉语本位与民族文化主体等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实践来回望这一“源起”,如何对待文学研究中文言的合法性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改变思维定势、祛除白话的迷思而以白话与文言辩证运动的观点来看待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这将有助于深入探究作家作品的语言问题,开拓被遮蔽的点和面,使文学史叙事更具科学性与历史性、整体感与动态感,更全面把握多元共生的复杂面貌;有助于激活传统的源头活水,使中国文学与文化得以更健康发展。
    1. [1]

      文贵良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39-150.

    2. [2]

      付建舟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3. [3]

      黄海飞 . 《鲁迅全集》的编纂与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互动. 学术月刊, 2021, 53(4): 152-161.

    4. [4]

      张洁宇 . 感于气物,发为诗文—— 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季候书写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16, 48(01): -.

    5. [5]

      陈晓明 .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白鹿原》与“90年代”的历史源起. 学术月刊, 2018, 50(5): 111-127.

    6. [6]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7. [7]

      李怡 . 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权力化语言. 学术月刊, 2020, 52(7): 126-134.

    8. [8]

      周月峰 .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9. [9]

      张立文 . 体用一源论. 学术月刊, 2020, 52(4): 5-22, 34.

    10. [10]

      齐卫平,樊士博 . 新使命与新叙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创造. 学术月刊, 2024, 56(2): 21-32.

    11. [11]

      王丛阳 . 作为文化与方法的文学语言.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76-179.

    12. [12]

      高玉 . 文学语言与当下汉语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5): 141-150.

    13. [13]

      张凤阳 .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学术月刊, 2018, 50(12): 52-63.

    14. [14]

      陈引驰陈思和黄维樑郜元宝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问题(笔 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31-139.

    15. [15]

      张 泉 . 文学“统战”与当代文学在新中国的重建—— 以《亦报》场域中的“沦陷区三家”梅娘、周作人、张爱玲为例. 学术月刊, 2018, 50(04): 98-107.

    16. [16]

      李扬 . 语言·文学·历史.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3-175.

    17. [17]

      陈晓明 .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13-123.

    18. [18]

      菅志翔,马戎 . 中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 学术月刊, 2023, 55(8): 123-144.

    19. [19]

      郭惠芬 .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21-132, 141.

    20. [20]

      黄若舜,李倩冉,张安琪,蒋浩伟,李国成,童岭 .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十年发展述评(2009—2018年)——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23, 55(10): 201-2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3082
  • HTML全文浏览量:  24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摘要: 20世纪初数年间,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刘师培、鲁迅、周作人、黄人、徐念慈等人在文学的情感与审美功能、个人尊严、汉语本位与民族文化主体等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实践来回望这一“源起”,如何对待文学研究中文言的合法性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改变思维定势、祛除白话的迷思而以白话与文言辩证运动的观点来看待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这将有助于深入探究作家作品的语言问题,开拓被遮蔽的点和面,使文学史叙事更具科学性与历史性、整体感与动态感,更全面把握多元共生的复杂面貌;有助于激活传统的源头活水,使中国文学与文化得以更健康发展。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