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清代科举的知识规划、考试实践与士子群体的知识养成

曹南屏

引用本文: 曹南屏. 清代科举的知识规划、考试实践与士子群体的知识养成[J].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45-16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9): 145-160. shu

清代科举的知识规划、考试实践与士子群体的知识养成

  • 摘要: 科举考试对于士子群体购阅书籍、储备知识等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自康熙朝以降,清代官方多次以皇帝的名义向各地颁行“御纂”“御批”“御定”“钦定”等名目的各类书籍,并试图向科举制度渗透,以达到垂范士子、“道一风同”的目的。然而,清代乡会试衡文取士的实践却展现出重视首场乃至重视首场首艺的显著倾向,楷法的优劣也成为左右乡会试以外各项考试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此一来,科举考试的实践对官方的知识规划起到了“损之又损”、极度简化的作用。也因此,士子群体的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往往偏重坊本制艺、试帖乃至闱墨、程文等文本,并多注意楷法的训练,从而与官方的期待渐行渐远。清代“历史知识”易涉忌讳的时代背景,外加考试实践对于史学的长期忽略,使得清代士子群体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关于本朝史事的知识极度匮乏,成为清代士子知识缺环的典型例证,也与晚清以来史学日益跃居“有用之学”乃至科举改制提高历史知识在考试中的比重与地位的趋向明显背离。
    1. [1]

      陆烨 . 民国知识群体对海权问题的探讨. 学术月刊, 2022, 54(8): 187-208.

    2. [2]

      陈居渊 . 清代科举制义的“经学”书写. 学术月刊, 2023, 55(3): 22-34.

    3. [3]

      蔡纪风 . 同光之际的西礼知识、体验与译介. 学术月刊, 2022, 54(4): 197-209.

    4. [4]

      高亚滨 . 绿洲社会的知识话语变迁与“现代化”. 学术月刊, 2017, 49(02): 25-33.

    5. [5]

      冯建勇 . 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 学术月刊, 2017, 49(02): 5-12.

    6. [6]

      黄纯艳 . 宋元海洋知识中的“海”与“洋”. 学术月刊, 2020, 52(3): 155-166, 184.

    7. [7]

      韦 森 .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 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看人类社会的货币控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2): 58-69.

    8. [8]

      徐英瑾 .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23.

    9. [9]

      吕博 . 《七录序》与阮孝绪的知识、思想世界. 学术月刊, 2020, 52(9): 159-172.

    10. [10]

      许纪霖 .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人的历史世界与精神情怀. 学术月刊, 2021, 53(5): 202-216.

    11. [11]

      吴翔宇 . 知识观重构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学逻辑. 学术月刊, 2023, 55(8): 166-176.

    12. [12]

      范晓光 . 中国社会学人的“本土化”意识与知识生产. 学术月刊, 2024, 56(1): 115-126.

    13. [13]

      黄纯艳 . 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以唐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75-184.

    14. [14]

      余欣 .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76-190.

    15. [15]

      贺来 .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 学术月刊, 2019, 51(12): 5-12.

    16. [16]

      陶小军王菡薇 . 六朝画家与群体社会记忆的嬗变. 学术月刊, 2023, 55(4): 159-169.

    17. [17]

      李瑞昌 . 基于“政策关系”的政策知识体系论纲. 学术月刊, 2021, 53(3): 73-84.

    18. [18]

      徐竹 . 论自我知识的构成主义观点. 学术月刊, 2021, 53(11): 30-38.

    19. [19]

      李友梅耿敬 .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 学术月刊, 2020, 52(6): 5-16.

    20. [20]

      谢晶 . 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 学术月刊, 2021, 53(4): 118-12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2
  • 文章访问数:  2937
  • HTML全文浏览量:  13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清代科举的知识规划、考试实践与士子群体的知识养成

摘要: 科举考试对于士子群体购阅书籍、储备知识等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自康熙朝以降,清代官方多次以皇帝的名义向各地颁行“御纂”“御批”“御定”“钦定”等名目的各类书籍,并试图向科举制度渗透,以达到垂范士子、“道一风同”的目的。然而,清代乡会试衡文取士的实践却展现出重视首场乃至重视首场首艺的显著倾向,楷法的优劣也成为左右乡会试以外各项考试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此一来,科举考试的实践对官方的知识规划起到了“损之又损”、极度简化的作用。也因此,士子群体的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往往偏重坊本制艺、试帖乃至闱墨、程文等文本,并多注意楷法的训练,从而与官方的期待渐行渐远。清代“历史知识”易涉忌讳的时代背景,外加考试实践对于史学的长期忽略,使得清代士子群体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关于本朝史事的知识极度匮乏,成为清代士子知识缺环的典型例证,也与晚清以来史学日益跃居“有用之学”乃至科举改制提高历史知识在考试中的比重与地位的趋向明显背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