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月令》祛疑—— 兼论政令、农书分离趋势

汤勤福

引用本文: 汤勤福. 《月令》祛疑—— 兼论政令、农书分离趋势[J].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31-14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10): 131-143. shu

《月令》祛疑—— 兼论政令、农书分离趋势

  • 摘要: 《月令》最初创制者不是儒家学者,是汉代戴圣将它编入《礼记》才成为儒家经典,但它并无典型的儒家思想,其礼仪也非儒家的礼仪,撰述语言与先秦儒家著述差异很大,可以肯定不是秦汉时期所著。《月令》以政令为核心,将阴阳五行、物候、星象历法等内容紧密联成一体,体现出王朝“法令”的特色。《月令》与《夏小正》一样,属于政令性文献。从《月令》所载物候来判断,它应该是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诸侯国的太史所著。秦汉以降,太史职权变迁,地位下降,因此再也没有出现类似《月令》那样的著述。原来那种政令、阴阳五行、物候、星象历法混为一体的“月令”转而分别形成律令、农书、阴阳五行等类型的著述,而后世“月令”则以法令、诏书的形式颁布,从学术史角度来观察,相对单纯的有关农事的著述——农书——秦汉之后发展成为独立的门类。
    1. [1]

      王炳权 . 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关系. 学术月刊, 2022, 54(12): 71-80.

    2. [2]

      杨文进 . 中国经济增长:测度、动力与趋势. 学术月刊, 2016, 48(05): 63-71.

    3. [3]

      刘碧波李一达 . 从教派之争到文化战争—— 美国政教分离的宪法实践. 学术月刊, 2017, 49(01): 92-103.

    4. [4]

      吴建军 . 中国高储蓄率的重新诠释及变化趋势. 学术月刊, 2023, 55(12): 41-51.

    5. [5]

      孟彦弘 . 以图证史:艺术与真实——凭几而写抑或持简而书?. 学术月刊, 2017, 49(12): 38-40.

    6. [6]

      周武 .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 学术月刊, 2018, 50(6): 146-165.

    7. [7]

      程大中虞丽汪宁 .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自由化:基本趋势、国际比较与中国对策. 学术月刊, 2019, 51(11): 40-59.

    8. [8]

      夏中义 . 唐史暨唐传奇视域中的“诗—史”建模——钱锺书错判陈寅恪之献疑.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22-135.

    9. [9]

      赵晶 .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 反思日本的《名公书判清明集》研究.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9-161.

    10. [10]

      夏中义 . 学术史提问与“新世代”焦虑 —— 兼回应王建疆教授. 学术月刊, 2016, 48(06): 93-100.

    11. [11]

      李鸿宾 . 中华正朔与内亚边疆——兼论唐朝北部长城地带的意涵.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3-18.

    12. [12]

      张振国 . 清代道府请训与日常政务运作——兼论召见书写及其特点. 学术月刊, 2023, 55(5): 202-216.

    13. [13]

      成中英 .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5-14.

    14. [14]

      胡大雷 .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 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39-148.

    15. [15]

      汪涌豪 . 走向知识共同体的学术—— 兼论回到中国语境的重要性. 学术月刊, 2016, 48(12): 5-13.

    16. [16]

      凤媛 . 《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多重意蕴空间——兼论抗战文艺的“情”“理”之辩. 学术月刊, 2024, 56(2): 166-174.

    17. [17]

      张凤林 . 国家能力与体制转轨 —— 兼论新古典主义理论缺陷与中国改革的若干经验. 学术月刊, 2016, 48(04): 40-53.

    18. [18]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10-124.

    19. [19]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下)——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09-122.

    20. [20]

      李硕董铁柱 . 《真诰》中的仙人、灵媒与学道者 —— 兼从“灵媒更替事件”论《真诰》文本的真实性.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76-18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2908
  • HTML全文浏览量:  17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月令》祛疑—— 兼论政令、农书分离趋势

摘要: 《月令》最初创制者不是儒家学者,是汉代戴圣将它编入《礼记》才成为儒家经典,但它并无典型的儒家思想,其礼仪也非儒家的礼仪,撰述语言与先秦儒家著述差异很大,可以肯定不是秦汉时期所著。《月令》以政令为核心,将阴阳五行、物候、星象历法等内容紧密联成一体,体现出王朝“法令”的特色。《月令》与《夏小正》一样,属于政令性文献。从《月令》所载物候来判断,它应该是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诸侯国的太史所著。秦汉以降,太史职权变迁,地位下降,因此再也没有出现类似《月令》那样的著述。原来那种政令、阴阳五行、物候、星象历法混为一体的“月令”转而分别形成律令、农书、阴阳五行等类型的著述,而后世“月令”则以法令、诏书的形式颁布,从学术史角度来观察,相对单纯的有关农事的著述——农书——秦汉之后发展成为独立的门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