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未可与权”说的意义

吴震

引用本文: 吴震.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未可与权”说的意义[J]. 学术月刊, 2016, 48(02): 23-3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2): 23-33. shu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未可与权”说的意义

  • 摘要: 关于孔子《论语》“可与共学”章的“未可与权”说,历史上的各种解释乏善可陈。汉唐儒学有关“权”的主流解释有二,一指权衡,一指权变。许慎释以“反常”,公羊学释以“反经”,均有训诂学上的依据。程颐批评汉儒“反经合道”说,提出“权只是经”这一颠覆性命题,认为孔子所言“权”即“权衡尺度”之义,具有“揆事物”“量轻重”的标准义。这一解释符合“未可与权”之本意。朱熹却认定孔子“与权”与孟子“嫂溺援手”之“权”为同义——即与“经”相对而言的权变义,此解难以成立。孔子“与权”旨在强调这样一种愿景:只有可与共同权衡天下事务之人才是真正的同道中人,与这样的人一起才可以共享对政治、道德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思考与判断,才可以共同承担重整秩序的重任。这才是对孔子“未可与权”说的一项善解。
    1. [1]

      汪洋 . 从用益权到居住权:罗马法人役权的流变史. 学术月刊, 2019, 51(7): 101-112.

    2. [2]

      陈杰吴义东 . 租购同权过程中住房权与公共服务获取权的可能冲突. 学术月刊, 2019, 51(2): 44-56.

    3. [3]

      孙明 . 圣王制作与孔子述道——先秦两汉的圣人观与孔子身份. 学术月刊, 2023, 55(5): 178-201.

    4. [4]

      景海峰 .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12.

    5. [5]

      杨国荣 . 作为规范系统的礼——从经学的现代意义看《仪礼》《周礼》《礼记》. 学术月刊, 2024, 56(2): 33-44.

    6. [6]

      王利明 . 论民法典物权编中居住权的若干问题. 学术月刊, 2019, 51(7): 91-100, 148.

    7. [7]

      何云峰潘二亮 . 美好生活、民生保障与劳动幸福权的最大化实现. 学术月刊, 2022, 54(2): 79-90.

    8. [8]

      路平新 .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07-120.

    9. [9]

      李奭学 . 谈天说地论神人—— 从《古新圣经·化成之经》前二篇看贺清泰的解经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73-184.

    10. [10]

      陆烨 . 民国知识群体对海权问题的探讨. 学术月刊, 2022, 54(8): 187-208.

    11. [11]

      朱佳峰 . 领土权:当代政治哲学论域中的理论图景. 学术月刊, 2018, 50(02): 94-102.

    12. [12]

      赵建国 . 清季报刊对海权论的传播. 学术月刊, 2023, 55(6): 193-205.

    13. [13]

      张曙光张弛 . 使用权的制度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0, 52(1): 40-51, 83.

    14. [14]

      张庆熊 . 从“致知疑难”的求解 看牟宗三与熊十力的异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3-23.

    15. [15]

      徐波 .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学术月刊, 2017, 49(10): 46-54.

    16. [16]

      俞可平 . 从“连坐”看传统中国的群己关系. 学术月刊, 2023, 55(5): 65-82.

    17. [17]

      陈小君 . 土地改革之“三权分置”入法及其实现障碍的解除. 学术月刊, 2019, 51(1): 87-95.

    18. [18]

      朱冰 . 自然资源“环境权”在财产法中的理论逻辑. 学术月刊, 2018, 50(11): 104-119.

    19. [19]

      朱萌 . 流程式赋权:界面治理如何提升政府运行保障效能——兼论数字界面对组织界面的调试与补充. 学术月刊, 2023, 55(7): 89-101.

    20. [20]

      游欢孙 . 从景祐宫到振英祠:明清宿松石氏祖先故事的创造与演变. 学术月刊, 2019, 51(3): 162-170, 18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3201
  • HTML全文浏览量:  33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未可与权”说的意义

摘要: 关于孔子《论语》“可与共学”章的“未可与权”说,历史上的各种解释乏善可陈。汉唐儒学有关“权”的主流解释有二,一指权衡,一指权变。许慎释以“反常”,公羊学释以“反经”,均有训诂学上的依据。程颐批评汉儒“反经合道”说,提出“权只是经”这一颠覆性命题,认为孔子所言“权”即“权衡尺度”之义,具有“揆事物”“量轻重”的标准义。这一解释符合“未可与权”之本意。朱熹却认定孔子“与权”与孟子“嫂溺援手”之“权”为同义——即与“经”相对而言的权变义,此解难以成立。孔子“与权”旨在强调这样一种愿景:只有可与共同权衡天下事务之人才是真正的同道中人,与这样的人一起才可以共享对政治、道德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思考与判断,才可以共同承担重整秩序的重任。这才是对孔子“未可与权”说的一项善解。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