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韩昇 蒙海亮

引用本文: 韩昇, 蒙海亮.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J].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28-14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0): 128-140. shu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 摘要: 北魏皇族后裔元威的父系遗传单倍型为C3b-F1756,是一种高频分布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的遗传类型。考虑到拓跋鲜卑部众在颅骨形态特征以及母系遗传关系上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居民也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研究认为拓跋部起源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地区。这点由松嫩平原土著考古文化和居民类型在东汉时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能体现,这一变化与外贝加尔地区居民南下有关,其主体人群极有可能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鲜卑。对于学界主流的“拓跋鲜卑嘎仙洞起源说”,因该遗址不像周边任何一种考古文化的发源地,加上其被“发现”的过程疑点重重,因而认为“嘎仙洞”不大可能是拓跋部发源地,拓跋部的兴起与北亚人群从外贝加尔地区南下呼伦湖的迁徙有关。
    1. [1]

      先刚 . 谢林论神话的起源和本质. 学术月刊, 2022, 54(7): 18-26.

    2. [2]

      范勇鹏 . 美国制度的起源与本质:从公司到国家. 学术月刊, 2020, 52(10): 62-76.

    3. [3]

      景海峰 .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学术月刊, 2021, 53(4): 21-31.

    4. [4]

      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 . 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75-184.

    5. [5]

      张永清 .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 学术月刊, 2022, 54(3): 172-182, 224.

    6. [6]

      王宏图 . 古典摹写、文化认同与创造性转化—— 《朱雀》《北鸢》与“江南三部曲”的不同书写策略.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11-119.

    7. [7]

      谢维扬,赵争 . 酋邦与国家接近的程度及对国家起源研究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18, 50(8): 149-158.

    8. [8]

      李圣传 . 美的本质问题在欧洲的起源、发展与启示.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9-180.

    9. [9]

      管毅平叶兵 . 部落间生产技术差异、冲突技术差异与等级制的起源. 学术月刊, 2016, 48(10): 67-76.

    10. [10]

      王晓朝 . 古希腊智慧观念之起源与明智论的生成. 学术月刊, 2023, 55(5): 17-25.

    11. [11]

      陈波 .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45-166.

    12. [12]

      杨文姣孙瑾郭健新王传超 . 语言、考古和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 学术月刊, 2021, 53(5): 175-185.

    13. [13]

      章益国 .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42-147.

    14. [14]

      ● 刘康○ 颜芳 . 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6-184.

    15. [15]

      刘琪 .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50-159.

    16. [16]

      高砚平 . 复制的“拉奥孔”与可疑的“静穆”. 学术月刊, 2021, 53(8): 174-186.

    17. [17]

      胡友峰 . 自然审美:主观的与客观的. 学术月刊, 2021, 53(6): 183-194.

    18. [18]

      赵培 . 波动的权威 游移的道统. 学术月刊, 2021, 53(2): 36-49.

    19. [19]

      刘旭光 .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20. [20]

      杨松 . 道德动机的来源. 学术月刊, 2020, 52(7): 24-3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2979
  • HTML全文浏览量:  16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摘要: 北魏皇族后裔元威的父系遗传单倍型为C3b-F1756,是一种高频分布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的遗传类型。考虑到拓跋鲜卑部众在颅骨形态特征以及母系遗传关系上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居民也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研究认为拓跋部起源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地区。这点由松嫩平原土著考古文化和居民类型在东汉时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能体现,这一变化与外贝加尔地区居民南下有关,其主体人群极有可能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鲜卑。对于学界主流的“拓跋鲜卑嘎仙洞起源说”,因该遗址不像周边任何一种考古文化的发源地,加上其被“发现”的过程疑点重重,因而认为“嘎仙洞”不大可能是拓跋部发源地,拓跋部的兴起与北亚人群从外贝加尔地区南下呼伦湖的迁徙有关。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