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 《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

徐艳

引用本文: 徐艳.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 《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J].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28-134.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5): 128-134. shu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 《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

  • 摘要: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写作观念以“文学文化史”为中心,对立于在国内文学史写作中尚处主流位置的标准叙事。如果说标准叙事有一种上浮倾向,专注于浮在最上层的经典的最动人之处;“文学文化史”叙事则一再下沉,最后回到当时完整的文化语境中,为挽救后代曲解作品寻求最充分的历史参照。在这个意义上,文本语境与文本一起,成了文学史中心。文本因被试图放入原生语境,而从多角度获得了新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来源、文本选择、文本特征、文本间关系等方面,推动文学研究变得空前丰富、立体。同时,虽然《剑桥中国文学史》编撰者在理论上具有历史主义的执着,但在实际写作中,有时也会遵循某种“中间路线”,即更新部分内容,但大体上仍复制标准叙事。
    1. [1]

      黄平 . 王小波与文学史.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4-143.

    2. [2]

      孙周兴 .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7): 25-31.

    3. [3]

      . 国际英文期刊《中国文学与文化》第九卷十七期目录. 学术月刊, 2022, 54(5): 1-2.

    4. [4]

      . 世界文学与文学史的写作. 学术月刊, 2023, 55(1): 138-153.

    5. [5]

      洪罡 . 元虚构与当代中国文学先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13-119.

    6. [6]

      陈平冯贤亮 .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学术月刊, 2020, 52(6): 148-161, 178.

    7. [7]

      吴俊 . 文学史和跨学科学术——文学史周期律和文体文类的功能. 学术月刊, 2023, 55(5): 150-156.

    8. [8]

      于树军 . 浩然的文学史焦虑与自我反省及重塑 ——以《金光大道》再版本的修改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25-133.

    9. [9]

      李怡 . 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权力化语言. 学术月刊, 2020, 52(7): 126-134.

    10. [10]

      陈晓明 .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13-123.

    11. [11]

      马戎 .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学术月刊, 2019, 51(2): 167-175.

    12. [12]

      侯体健 . 复调的戏谑:《文房四友除授集》的形式创造与文学史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23-132.

    13. [13]

      赵静蓉 . 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见证. 学术月刊, 2024, 56(3): 155-164.

    14. [14]

      赖大仁张雨舟 . 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0-168, 206.

    15. [15]

      郭恋东 . 论中国文坛对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接受与反思.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17-124.

    16. [16]

      斯炎伟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的理论思维问题.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8-22.

    17. [17]

      汤哲声 . 如何评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和价值评析. 学术月刊, 2019, 51(4): 121-127, 138.

    18. [18]

      梁永佳 . 族群本体:作为 “原住民” 和 “我们人” 的马来西亚知翁人.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64-175, 199.

    19. [19]

      王海晗,文贵良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91-198.

    20. [20]

      吴秀明 . 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特点与问题.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25-13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2730
  • HTML全文浏览量:  12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 《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

摘要: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写作观念以“文学文化史”为中心,对立于在国内文学史写作中尚处主流位置的标准叙事。如果说标准叙事有一种上浮倾向,专注于浮在最上层的经典的最动人之处;“文学文化史”叙事则一再下沉,最后回到当时完整的文化语境中,为挽救后代曲解作品寻求最充分的历史参照。在这个意义上,文本语境与文本一起,成了文学史中心。文本因被试图放入原生语境,而从多角度获得了新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来源、文本选择、文本特征、文本间关系等方面,推动文学研究变得空前丰富、立体。同时,虽然《剑桥中国文学史》编撰者在理论上具有历史主义的执着,但在实际写作中,有时也会遵循某种“中间路线”,即更新部分内容,但大体上仍复制标准叙事。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