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刘旭光

引用本文: 刘旭光.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J].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1): 127-138. shu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 摘要: 梳理过去二百年关于“审美”是什么的理论史,可以说明“审美”不是一种原始的或自然的能力,而是一种源自理性的“要求”,一种对“观看世界”的方式的要求。这种要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20世纪的“审美”在现实中走向沉沦,在理论上陷入绝境,就是因为放弃了审美的形而上学维度,审美完全被浅表化了,它和感官的诸种应激性反应杂糅在一起,审美的反思性没有被强调,但非理性的感受性、知觉、体验、诸种非理性能力在审美中的作用被强化了。人类建构“审美”的初衷——“反思判断”“自由愉悦”与“自我完善”被遗忘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审美?本文的回答是:通过“自由理性”与“自由感性”而获得的“自由愉悦”。
    1. [1]

      胡友峰 . 自然审美:主观的与客观的. 学术月刊, 2021, 53(6): 183-194.

    2. [2]

      刘旭光 .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学术月刊, 2019, 51(6): 129-142.

    3. [3]

      杨春时 .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1.

    4. [4]

      葛永海 .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学术月刊, 2016, 48(03): 90-103.

    5. [5]

      余开亮 . 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 学术月刊, 2019, 51(2): 130-1.

    6. [6]

      陈晓明 . 论“新理性精神”的审美意涵.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48-159.

    7. [7]

      周宪 .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 学术月刊, 2023, 55(6): 140-149.

    8. [8]

      仲霞 .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2-16.

    9. [9]

      姚文放 . 审美与政治之间回环往复的“韵律”—— 弗·詹姆逊的生产性文学批评.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0-148.

    10. [10]

      颜翔林 . 审美体验及其性质与对象. 学术月刊, 2018, 50(7): 150-158.

    11. [11]

      程相占 . 审美欣赏理论: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 学术月刊, 2021, 53(2): 151-159.

    12. [12]

      王耘 . 论佛教“相”文化对审美意象创构的三重影响. 学术月刊, 2019, 51(2): 137-1.

    13. [13]

      朱立元张蕴贤 . 新审美主义初探——透视后理论时代西方文论的一个面相.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16-130.

    14. [14]

      刘旭光 . 审美灵境论. 学术月刊, 2022, 54(7): 149-160.

    15. [15]

      王晓升 . 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中的唯物论倾向——阿多诺的审美理论及其启示. 学术月刊, 2024, 56(1): 33-42.

    16. [16]

      刘旭光 .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17. [17]

      刘熠 . 官府与民间的离合:清末四川基层书院改办学堂的历程.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52-165.

    18. [18]

      崔永东 . 社会司法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建. 学术月刊, 2017, 49(06): 99-110.

    19. [19]

      林忠军 . 中国当代易学的反思与重建. 学术月刊, 2023, 55(1): 31-38.

    20. [20]

      周保欣 . 重建史料与理论研究的新平衡.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3-1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0
  • 文章访问数:  2970
  • HTML全文浏览量:  17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摘要: 梳理过去二百年关于“审美”是什么的理论史,可以说明“审美”不是一种原始的或自然的能力,而是一种源自理性的“要求”,一种对“观看世界”的方式的要求。这种要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20世纪的“审美”在现实中走向沉沦,在理论上陷入绝境,就是因为放弃了审美的形而上学维度,审美完全被浅表化了,它和感官的诸种应激性反应杂糅在一起,审美的反思性没有被强调,但非理性的感受性、知觉、体验、诸种非理性能力在审美中的作用被强化了。人类建构“审美”的初衷——“反思判断”“自由愉悦”与“自我完善”被遗忘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审美?本文的回答是:通过“自由理性”与“自由感性”而获得的“自由愉悦”。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