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

辛旭

引用本文: 辛旭.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J].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32-138.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6): 132-138. shu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

  • 摘要: 儿童史学科存在两种研究取向:“社会建构”与“生活经验”。但无论哪种取径,儿童似乎只是一个“被动的”和“消极的”角色,儿童对社会的作用几乎完全遭到忽视。我们可以在“社会建构论”基础上提出“儿童-社会相互建构”的研究取向。它由两部分组成:(一)突破传统儿童史中的家庭史研究取向,将儿童置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里加以认知;(二)从成人世界对待儿童的认识、态度、实践和制度等方面,探讨站在“被动”和“消极”地位的儿童怎样成为历史中的一个行动主体,参与到对社会的建构中。
    1. [1]

      汪仲启 . 指派责任制:回应性政府建构的一种有效机制. 学术月刊, 2022, 54(11): 84-95, 120.

    2. [2]

      刘旭光 .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3. [3]

      左漪漪 . 不同于艺术范畴的美育可能性——论设计作为一种美育路径.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0-168.

    4. [4]

      吴翔宇 . 知识观重构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学逻辑. 学术月刊, 2023, 55(8): 166-176.

    5. [5]

      张会永 . 康德的两种道德目的概念 ——兼论一种康德式后果主义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18, 50(6): 22-31.

    6. [6]

      连洪泉江嘉琳 . 方言技能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信号机制吗. 学术月刊, 2020, 52(4): 55-68.

    7. [7]

      方钦 . 制度:一种基于社会科学分析框架的表诠. 学术月刊, 2016, 48(02): 66-75.

    8. [8]

      张笑夷刘怀玉 .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学术月刊, 2020, 52(3): 34-42, 33.

    9. [9]

      吴翔宇 .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的依据、路径与反思. 学术月刊, 2020, 52(7): 146-154.

    10. [10]

      陈雅文 . 程序与实质:一种对罗尔斯的辩护与批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58.

    11. [11]

      李包靖 . 歌德与拿破仑:对“政治即命运”的一种解释.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54-162.

    12. [12]

      陈雅文 .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 学术月刊, 2019, 51(7): 22-30.

    13. [13]

      郁振华, 郑伟平 . 朝向一种“厚实”的认识论. 学术月刊, 2023, 55(12): 204-211.

    14. [14]

      张树平 . 改变生活的政治与改变政治的生活:一种历史政治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9): 110-120.

    15. [15]

      孙万怀 . 一种“甜蜜的错觉”:自由意志是刑事责任的基础. 学术月刊, 2023, 55(8): 106-122.

    16. [16]

      姚洋 . 作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帕累托改进. 学术月刊, 2016, 48(10): 44-54.

    17. [17]

      陶庆陈津京 . 新政治人类学:一种跨学科的理解范式.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06-116.

    18. [18]

      李欣然 . 主客之形:一种看待中西对抗的持续视角.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55-163.

    19. [19]

      刘永华 . 排日账与19 世纪徽州乡村社会研究—— 兼谈明清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28-141.

    20. [20]

      任勇 .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问题驱动、理论来源与学术建构. 学术月刊, 2019, 51(3): 70-8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2892
  • HTML全文浏览量:  9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

摘要: 儿童史学科存在两种研究取向:“社会建构”与“生活经验”。但无论哪种取径,儿童似乎只是一个“被动的”和“消极的”角色,儿童对社会的作用几乎完全遭到忽视。我们可以在“社会建构论”基础上提出“儿童-社会相互建构”的研究取向。它由两部分组成:(一)突破传统儿童史中的家庭史研究取向,将儿童置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里加以认知;(二)从成人世界对待儿童的认识、态度、实践和制度等方面,探讨站在“被动”和“消极”地位的儿童怎样成为历史中的一个行动主体,参与到对社会的建构中。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