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徐波

引用本文: 徐波.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J]. 学术月刊, 2017, 49(10): 46-54.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0): 46-54. shu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 摘要: 传统经典常以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做比喻来阐发思想,孟子用“水之就下”来比喻人性之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孟子“水喻”并不完美,在宋代理学对诸如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做具体区分后,经过程颢、朱熹以及胡宏的多次修正,“水喻”的喻体有一个从“水之就下”,到“水之清浊”,再到“清水盐水”的变化。这一过程正是宋代理学从自身的学说出发,通过微调“水喻”的喻体,进而对孟子性善论进行补充和修正的过程。在这一系列植根于经典的不断创新中,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性善论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发展向度,而“水喻”的变迁正是儒学在融合与创新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 的一个缩影。
    1. [1]

      黄勇 . 良好生活的两个面向:对儒家义利观的美德论解释. 学术月刊, 2022, 54(8): 5-15.

    2. [2]

      景海峰 .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12.

    3. [3]

      李奭学 . 谈天说地论神人—— 从《古新圣经·化成之经》前二篇看贺清泰的解经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73-184.

    4. [4]

      吴震 .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未可与权”说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6, 48(02): 23-33.

    5. [5]

      彭国翔 . 儒家传统的静坐功夫论. 学术月刊, 2021, 53(5): 39-53.

    6. [6]

      徐英瑾 .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23.

    7. [7]

      王中江 . 权力的正当性基础:早期儒家“民意论”的形态和构成. 学术月刊, 2021, 53(3): 5-16.

    8. [8]

      黄勇 .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学术月刊, 2016, 48(01): 49-66.

    9. [9]

      蔡宗齐 . 明清诗学中以意为主的创作论. 学术月刊, 2023, 55(3): 151-161.

    10. [10]

      孙尚扬 .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11. [11]

      陈柏峰 . 面向水利供给的农地制度模式选择. 学术月刊, 2020, 52(5): 113-125.

    12. [12]

      殷杰张玉帅 . 论道德研究的自然化面向. 学术月刊, 2019, 51(11): 31-39.

    13. [13]

      谢晶 . 儒法之间的刑罚根据论:清律窃盗罚则的古今之维. 学术月刊, 2019, 51(8): 106-121.

    14. [14]

      王晓朝 . 古希腊智慧观念之起源与明智论的生成. 学术月刊, 2023, 55(5): 17-25.

    15. [15]

      王振忠 . 19 世纪中后期的长崎贸易与徽州海商之衰落——以日本收藏的程稼堂相关文书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62-178.

    16. [16]

      李世众 . 穿梭于红尘佛国:清初地方合作者的道德困境及其解脱——以李象坤之《匊庵集选》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51-163.

    17. [17]

      陈赟 . “以祖配天”与郑玄禘论的机理. 学术月刊, 2016, 48(06): 24-36.

    18. [18]

      刘锋杰赵言领 .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01-110.

    19. [19]

      凤媛 . 《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多重意蕴空间——兼论抗战文艺的“情”“理”之辩. 学术月刊, 2024, 56(2): 166-174.

    20. [20]

      俞可平 . 从“连坐”看传统中国的群己关系. 学术月刊, 2023, 55(5): 65-8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2
  • 文章访问数:  3024
  • HTML全文浏览量:  24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摘要: 传统经典常以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做比喻来阐发思想,孟子用“水之就下”来比喻人性之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孟子“水喻”并不完美,在宋代理学对诸如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做具体区分后,经过程颢、朱熹以及胡宏的多次修正,“水喻”的喻体有一个从“水之就下”,到“水之清浊”,再到“清水盐水”的变化。这一过程正是宋代理学从自身的学说出发,通过微调“水喻”的喻体,进而对孟子性善论进行补充和修正的过程。在这一系列植根于经典的不断创新中,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性善论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发展向度,而“水喻”的变迁正是儒学在融合与创新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 的一个缩影。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