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 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

丁为祥

引用本文: 丁为祥.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 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J]. 学术月刊, 2017, 49(05): 31-39.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5): 31-39. shu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 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

  • 摘要: 宋明思想谱系的一贯性可以说是自理学形成以来一直到今天人们对于宋明理学的一种基本共识,但在宋、明两代理学之间,则既存在着思想指向之一定程度的游离,同时也存在着探索侧重的不断转向。对于这种游离与转向,人们既可以从理学的发展——比如朱子学裂变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从社会思潮转向的角度进行说明。但从作为朱明王朝所钦定之官方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则明代集权专制的强化与士人政治生态的恶化既是导致朱子学裂变的真正原因,同时也促使其原本带有“公共”性质的天理本体论不得不向着个体精神的层面进行落实;正是朱子学的裂变以及思想专制与政治生态的持续恶化所导致的个体觉醒,构成了阳明心学所以崛起的思想文化氛围;而其“随时知是知非”的良知则在唤醒个体精神的同时,也将宋代的“得君行道”追求推进到明代的“觉民行道”层面。
    1. [1]

      孙小玲 . 道德分歧与建构主义的实践理性观. 学术月刊, 2022, 54(11): 30-37, 83.

    2. [2]

      吴震 . 王阳明的良知学系统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 11-22.

    3. [3]

      吴震刘昊 . 论阳明学的良知实体化.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4-21.

    4. [4]

      杨乃乔 .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学术月刊, 2023, 55(3): 162-176.

    5. [5]

      黄勇 .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学术月刊, 2016, 48(01): 49-66.

    6. [6]

      郁振华 .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 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4-30.

    7. [7]

      高松 . 从动物到AI——对意义理解诸形态的现象学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5-27.

    8. [8]

      高力克 . 社会之镜与先验理性:斯密与康德道德哲学比较. 学术月刊, 2023, 55(5): 26-35.

    9. [9]

      周月峰 . 从革命到改良:整顿《解放与改造》与“梁启超系”的渐进取向.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82-194.

    10. [10]

      吴思远 . 从“权力主导”到“权利本位”:刑事在线诉讼的法治悖反与归位. 学术月刊, 2024, 56(2): 124-135.

    11. [11]

      王子夔 . 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类型”到“分波次”.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77-184.

    12. [12]

      陈赟 . “继所自出”:“宗统”与“君统”之间的连接. 学术月刊, 2017, 49(09): 39-50.

    13. [13]

      吴丽娱 . 唐高宗朝“僧道致拜君亲”的论争与龙朔修格. 学术月刊, 2020, 52(4): 154-168, 184.

    14. [14]

      孙尚扬 .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15. [15]

      牛文君 . 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对“Auslegung”概念的廓清与重塑.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23, 33.

    16. [16]

      徐贤樑 . 从“意识的发现之旅”到“精神的奥德赛”. 学术月刊, 2022, 54(6): 167-178.

    17. [17]

      贺来 .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 学术月刊, 2019, 51(12): 5-12.

    18. [18]

      游欢孙 . 从景祐宫到振英祠:明清宿松石氏祖先故事的创造与演变. 学术月刊, 2019, 51(3): 162-170, 184.

    19. [19]

      刘亚秋 .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学术月刊, 2023, 55(6): 125-139.

    20. [20]

      徐坚 . 三角缘神兽镜再检讨:从金石学、以物证史到历史考古学. 学术月刊, 2022, 54(3): 193-20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5045
  • HTML全文浏览量:  121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 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

摘要: 宋明思想谱系的一贯性可以说是自理学形成以来一直到今天人们对于宋明理学的一种基本共识,但在宋、明两代理学之间,则既存在着思想指向之一定程度的游离,同时也存在着探索侧重的不断转向。对于这种游离与转向,人们既可以从理学的发展——比如朱子学裂变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从社会思潮转向的角度进行说明。但从作为朱明王朝所钦定之官方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则明代集权专制的强化与士人政治生态的恶化既是导致朱子学裂变的真正原因,同时也促使其原本带有“公共”性质的天理本体论不得不向着个体精神的层面进行落实;正是朱子学的裂变以及思想专制与政治生态的持续恶化所导致的个体觉醒,构成了阳明心学所以崛起的思想文化氛围;而其“随时知是知非”的良知则在唤醒个体精神的同时,也将宋代的“得君行道”追求推进到明代的“觉民行道”层面。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