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

高瑞泉

引用本文: 高瑞泉.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J]. 学术月刊, 2017, 49(07): 5-17.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7): 5-17. shu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

  • 摘要: 信德丧失是现代道德危机的重要表征,重建“信德”既有现实的迫切性又有实践和观念的复杂性。从传统文化开掘重建“信德”的基础,可以集中于儒家经典中“信”的观念史分析。古代儒家“信”的观念,包含了多向度的意蕴:“信”是一项重要的个人美德;作为个人美德,“信”主要体现为处理朋友一伦的品德,但因为必须服从“孝悌”的原则,所以在家族伦理中处于边缘的地位;“信”作为一项个人德性,既有存在论的意义,又有工具的意义——尤其在政治活动之中;在政治实践中,“信”具有“权”与“经”的两面性;孔子以后,由于“诚”或“诚信”概念的阐发,“信”观念之形而上学凸显为理论的重心。在实践哲学的视阈中,后儒对“信”的具体德目缺乏详明的讨论。因此,重建“信德”、对“信”的传统观念作创造性转化,需要综合处理好“信”之四项:主要通过稳定的法律制度与风俗内化结合的途径建立“信用”;以广泛的“信用”为基础,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任”度,使“信”从单纯的私德扩充为公德;面向“信任”可以挂搭的“信念”世界,有待于 建设合理的价值体系,实现社会团结;正视信念的超越向度“信仰”对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同时也扩充论辩的合理性来解决不同信念或信仰之间的紧张。
    1. [1]

      李井奎 . IS-LM模型:一个经济思想史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2, 54(8): 45-54.

    2. [2]

      陈平冯贤亮 .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学术月刊, 2020, 52(6): 148-161, 178.

    3. [3]

      孔元 . 帝国−封建和主权国家的知识转型:以欧洲法学史为中心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0, 52(3): 96-106.

    4. [4]

      张康之 . 论解放的困境与历史选择再出发. 学术月刊, 2019, 51(9): 70-81.

    5. [5]

      刘旭光 .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6. [6]

      汪洋 . 从用益权到居住权:罗马法人役权的流变史. 学术月刊, 2019, 51(7): 101-112.

    7. [7]

      孟捷 . 剩余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1, 53(2): 65-74.

    8. [8]

      高瑞泉 . 词汇:中国观念史研究的进路. 学术月刊, 2021, 53(5): 17-28.

    9. [9]

      丁四新 . 《老子》的分章观念及其检讨.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7-36.

    10. [10]

      崔永东 . 社会司法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建. 学术月刊, 2017, 49(06): 99-110.

    11. [11]

      周保欣 . 重建史料与理论研究的新平衡.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3-16.

    12. [12]

      林忠军 . 中国当代易学的反思与重建. 学术月刊, 2023, 55(1): 31-38.

    13. [13]

      王瑜锦谭帆 . 论中国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演变. 学术月刊, 2020, 52(5): 126-137, 184.

    14. [14]

      陈成吒 . “新子学”视域下中国“小说”观念的演进. 学术月刊, 2019, 51(5): 125-135.

    15. [15]

      景海峰 . 从经学到经学史. 学术月刊, 2019, 51(11): 5-14.

    16. [16]

      成庆 . 晚清的“进化”魔咒:严复历史意识的再考察.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64-179.

    17. [17]

      王凤才 . 重新理解“社会合理化问题”——从哈贝马斯视域出发. 学术月刊, 2023, 55(10): 15-24.

    18. [18]

      张晖明张陶 . 国有企业改革再出发:从“分类”到“分层”. 学术月刊, 2019, 51(1): 59-67.

    19. [19]

      孟捷,朱宝清 . 从国家分配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12): 25-40.

    20. [20]

      马天航,熊觉 . 理解“国家自主性”:基于概念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18, 50(8): 80-9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29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

摘要: 信德丧失是现代道德危机的重要表征,重建“信德”既有现实的迫切性又有实践和观念的复杂性。从传统文化开掘重建“信德”的基础,可以集中于儒家经典中“信”的观念史分析。古代儒家“信”的观念,包含了多向度的意蕴:“信”是一项重要的个人美德;作为个人美德,“信”主要体现为处理朋友一伦的品德,但因为必须服从“孝悌”的原则,所以在家族伦理中处于边缘的地位;“信”作为一项个人德性,既有存在论的意义,又有工具的意义——尤其在政治活动之中;在政治实践中,“信”具有“权”与“经”的两面性;孔子以后,由于“诚”或“诚信”概念的阐发,“信”观念之形而上学凸显为理论的重心。在实践哲学的视阈中,后儒对“信”的具体德目缺乏详明的讨论。因此,重建“信德”、对“信”的传统观念作创造性转化,需要综合处理好“信”之四项:主要通过稳定的法律制度与风俗内化结合的途径建立“信用”;以广泛的“信用”为基础,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任”度,使“信”从单纯的私德扩充为公德;面向“信任”可以挂搭的“信念”世界,有待于 建设合理的价值体系,实现社会团结;正视信念的超越向度“信仰”对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同时也扩充论辩的合理性来解决不同信念或信仰之间的紧张。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