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近代上海作为中外利益共同体的意义
熊月之
近代上海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意外地成为中外利益共同体。治外法权、租界存在、战时中立是这一共同体形成的政治前提,华洋混处、面积广阔是这一共同体存在的空间基础。这一共同体发轫于小刀会起义以后华洋混处局面的出现,定型于庚子事变以前,其突出影响表现为持续增强租界安全岛功能、强力保障上海枢纽港地位,以及超常的自我增强功能。其安全系数与生产要素集聚互为因果,其溢出效应惠及整个上海地区,对于各色有权、有财、有才的人,吸引力特大,包括政要、遗老、政客与众多文化人。这一共同体明显地呈现西强中弱、西主中辅特点,但中国在这个共同体中也获得巨大利益。上海能够成为中国多功能经济中心、民族资本主义大本营、历代政府主要财税来源地,上海能够吸纳那么多的人口,成为中国多种人才高地,成为中国多方面文化中心,都与这一共同体密不可分。
关键词: 近代上海, 租界, 中外关系, 利益共同体
上海城市集聚功能与中国共产党创立
熊月之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立,并以上海为重要活动基地,长期将中央机关设在上海,与近代上海城市强大的集聚功能有关,与上海奇特的城市空间有关,与五方杂处、华洋混处社会结构有关,与先进知识分子对于上海城市特点的清晰认识与有效利用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制度创新、思想创新,归根到底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既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代志士仁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改造中国、振兴中华思想持续演进、升华的结果,也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诸多社会思潮中,经比较、鉴别与论争后理性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上海, 城市, 集聚功能, 中国共产党
新群体、新网络与新话语体系的确立—— 以《格致书院课艺》为中心
熊月之
《格致书院课艺》的内容以介绍西学、讨论洋务、批评守旧、呼吁变法为主,包括对于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变革的讨论,开设议院的呼声,构成了中法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前变法思想的新话语,启导了甲午以后的变法思潮。课艺是一项新型文化产品,是以王韬、傅兰雅等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中外知识分子,在上海、天津等地开明官绅大力支持下,自觉利用《申报》等新型网络,动员并受到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新式读书人的响应而生产出来的,也是王韬、傅兰雅等人在已有的报刊网络上嵌入中国书院书生议政传统的结果。课艺西学知识、变法思考极为丰富,成为同光时期西学蓄水池,此前的西学知识、变法思考都汇集到这里,此后的西学知识、变法思考,又多从这里流出。透过课艺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可以看出甲午前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并非壁立千仞式的奇峰突起,而是蜿蜒而上的高原。这对于张灏的“转型时代”说,可以有所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