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特征及中国应用

高帆 李蔚

引用本文: 高帆, 李蔚.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特征及中国应用[J]. 学术月刊, 2025, 57(6): 37-50. shu
Citation:  GAO Fan,  LI Wei.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and Chinese Application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6): 37-50. shu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特征及中国应用

    作者简介: 高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李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17ZDA066)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F0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and Chinese Application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 CLC number: F0

  • 摘要: 生产力发展实践引发生产力理论创新,生产力理论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实践。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理论的论证逻辑,从导向论、表征论、生成论、保障论的组合出发阐述新质生产力理论,可以得出:(1)新质生产力的导向论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生产力基础;(2)表征论是微观企业行为、中观产业形态、宏观国民经济的三位一体;(3)生成论是供给维度科技创新、需求维度居民消费、转换维度市场效率的协同发力;(4)保障论是根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经济制度的动态组合。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的生产力理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国际比较中体现出“普遍性”和“独特性”的统一,在方法论上体现出对“六个必须坚持”的充分呼应,新质生产力理论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1]

      李石杨刚 . 中国农村发展的度量指标——基于能力路径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5, 57(7): 94-101.

    2. [2]

      张琦 .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学术月刊, 2025, 57(7): 67-78.

    3. [3]

      罗必良 . 利维坦: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技术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人类文明存续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5, 57(7): 52-66.

    4. [4]

      魏屹东 . 人工智能发展如何抉择:“祛魅”“返魅”还是“拟魅”. 学术月刊, 2025, 57(7): 31-40.

    5. [5]

      黄江苏 . 王方仁与鲁迅及朝花社停办关系考论. 学术月刊, 2025, 57(7): 179-189.

    6. [6]

      夏寅 . “李生”·“二古”·“曼殊”:《荆生》事件的三位关系人. 学术月刊, 2025, 57(7): 155-165.

    7. [7]

      王振忠 . 从“门图”文书看徽州僧(道)俗关系与传统社会之变迁. 学术月刊, 2025, 57(7): 203-21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8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0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特征及中国应用

    作者简介:高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李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17ZDA066)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生产力发展实践引发生产力理论创新,生产力理论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实践。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理论的论证逻辑,从导向论、表征论、生成论、保障论的组合出发阐述新质生产力理论,可以得出:(1)新质生产力的导向论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生产力基础;(2)表征论是微观企业行为、中观产业形态、宏观国民经济的三位一体;(3)生成论是供给维度科技创新、需求维度居民消费、转换维度市场效率的协同发力;(4)保障论是根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经济制度的动态组合。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的生产力理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国际比较中体现出“普遍性”和“独特性”的统一,在方法论上体现出对“六个必须坚持”的充分呼应,新质生产力理论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