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

彭迪云,冯怡,李伊力

引用本文: 彭迪云,冯怡,李伊力.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J]. 学术月刊, 2023, 55(7): 61-73. shu
Citation:  PENG Diyun. Implementation on People's WellBeing —— A Stud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7): 61-73. shu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

    作者简介: 彭迪云,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江西南昌330031);冯怡,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31);李伊力,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31)。
  • 中图分类号: F061

Implementation on People's WellBeing —— A Stud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CLC number: F061

  • 摘要: 基于2010—2020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这一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民生福祉水平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且2014年以后高于全国水平;(2)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增进民生福祉,且具有城市规模异质性;(3)人口流动、外贸市场、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路径。据此,应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加快转变特大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有效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内需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技术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1. [1]

      胡洁 . 社会心态:一种群体精神史的书写与阐释路径. 学术月刊, 2025, 57(7): 144-154.

    2. [2]

      李石杨刚 . 中国农村发展的度量指标——基于能力路径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5, 57(7): 94-101.

    3. [3]

      魏屹东 . 人工智能发展如何抉择:“祛魅”“返魅”还是“拟魅”. 学术月刊, 2025, 57(7): 31-40.

    4. [4]

      张琦 .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学术月刊, 2025, 57(7): 67-78.

    5. [5]

      王逸帅 . 找回公众的参与权——一个超大城市公众立法参与的全域协同民主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5, 57(7): 102-116.

    6. [6]

      罗必良 . 利维坦: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技术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人类文明存续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5, 57(7): 52-6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906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

    作者简介:彭迪云,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江西南昌330031);冯怡,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31);李伊力,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 基于2010—2020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这一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民生福祉水平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且2014年以后高于全国水平;(2)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增进民生福祉,且具有城市规模异质性;(3)人口流动、外贸市场、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路径。据此,应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加快转变特大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有效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内需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技术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6)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