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跨文明研究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蔡宗齐教授访谈

蔡宗齐 何敏

引用本文: 蔡宗齐, 何敏. 跨文明研究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蔡宗齐教授访谈[J].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79-184.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2): 179-184. shu

跨文明研究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蔡宗齐教授访谈

  • 摘要: 蔡宗齐,1955 年生于广州市,1977 年考入中山大学英文系,后考入该系首届研究生班,师从戴镏龄教授专修英美文学,1981 年获硕士学位并任教于广东外国语大学英文系。1984 年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攻读比较文学,1987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师从高友工教授专修中国古典文学,1991 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密歇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系及比较文学系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学术成就主要见于四个方面:一是六朝文学研究,1996 年出版专著,2015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版《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2001 年主编英文世界第一部文心雕龙研究的专书 Chinese Literary Mind: Culture, Creativity and Rhetoric in Wenxindiaolong (Stanford), 2004 年主编Chinese Aesthetics: The Ordering of Literature, the Arts, and the Universe in the Six Dynasties (Hawaii)。二是比较文学研究,2002 年出版英 文著作,2012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版《比较诗学结构》。三是文学选集的编撰,编、著四部有关中国诗歌艺术的书籍: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A Guided Anthology (Columbia, 2008);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Workbook (Columbia, 2011); Chinese Poetic Culture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Tang (Columbia, forthcoming in 2017) ;2016 年上海古籍出版 社出版《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四是中英文期刊的创办。2014 年与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合作创办英文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JCLC,杜克大学出版社刊行),同年复办《岭南学报》并担任主编。
    1. [1]

      李石杨刚 . 中国农村发展的度量指标——基于能力路径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5, 57(7): 94-101.

    2. [2]

      张琦 .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学术月刊, 2025, 57(7): 67-78.

    3. [3]

      罗必良 . 利维坦: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技术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人类文明存续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5, 57(7): 52-66.

    4. [4]

      姚大力 . 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多样性. 学术月刊, 2025, 57(7): 5-11.

    5. [5]

      惠春寿 . 罗尔斯差别原则的解放旨趣. 学术月刊, 2025, 57(7): 41-51.

    6. [6]

      黄伟王旸陈钊 . 平等与效率的兼顾——《慈善法》的激励与分配效应. 学术月刊, 2025, 57(7): 79-93.

    7. [7]

      王逸帅 . 找回公众的参与权——一个超大城市公众立法参与的全域协同民主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5, 57(7): 102-116.

    8. [8]

      胡洁 . 社会心态:一种群体精神史的书写与阐释路径. 学术月刊, 2025, 57(7): 144-154.

    9. [9]

      许松影黄雄英 . 理性、制衡与统治:“国家作为机器”的意义和谱系.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9-143.

    10. [10]

      甘绍平 . 自然性与自主性:伦理规范生成的路径分野.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30.

    11. [11]

      周东平刘安迪 . 论中华条标传统的话语构建与创造性转化.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18.

    12. [12]

      夏寅 . “李生”·“二古”·“曼殊”:《荆生》事件的三位关系人. 学术月刊, 2025, 57(7): 155-165.

    13. [13]

      李忠民张剑光 . 入冥与升仙:画像砖所见两汉身后世界的双重想象.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0-202.

    14. [14]

      李兰 . 试论陶孟和对《新青年》的贡献——关于《新青年》同人分化重要细节. 学术月刊, 2025, 57(7): 166-17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3806
  • HTML全文浏览量:  34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跨文明研究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蔡宗齐教授访谈

摘要: 蔡宗齐,1955 年生于广州市,1977 年考入中山大学英文系,后考入该系首届研究生班,师从戴镏龄教授专修英美文学,1981 年获硕士学位并任教于广东外国语大学英文系。1984 年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攻读比较文学,1987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师从高友工教授专修中国古典文学,1991 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密歇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系及比较文学系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学术成就主要见于四个方面:一是六朝文学研究,1996 年出版专著,2015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版《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2001 年主编英文世界第一部文心雕龙研究的专书 Chinese Literary Mind: Culture, Creativity and Rhetoric in Wenxindiaolong (Stanford), 2004 年主编Chinese Aesthetics: The Ordering of Literature, the Arts, and the Universe in the Six Dynasties (Hawaii)。二是比较文学研究,2002 年出版英 文著作,2012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版《比较诗学结构》。三是文学选集的编撰,编、著四部有关中国诗歌艺术的书籍: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A Guided Anthology (Columbia, 2008);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Workbook (Columbia, 2011); Chinese Poetic Culture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Tang (Columbia, forthcoming in 2017) ;2016 年上海古籍出版 社出版《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四是中英文期刊的创办。2014 年与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合作创办英文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JCLC,杜克大学出版社刊行),同年复办《岭南学报》并担任主编。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1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