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制造“希望”:1920 年代中等生的世界语想象

邓军

引用本文: 邓军. 制造“希望”:1920 年代中等生的世界语想象[J].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61-17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9): 161-170. shu

制造“希望”:1920 年代中等生的世界语想象

  • 摘要: 世界语自20 世纪初传入中国,便打上精英知识分子的印记。然而在1920 年代,世界语吸引了相当大一批中等生学习世界语。其原因在于中等生从一个教育划分的概念逐渐转化为一个阶层的概念,他们对自身无法向上流动充满了恐惧与绝望,而世界语给了他们一个人造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跨越地域与身份的界限,与世界与人类相连。通过世界语的视角,我们将能发现在1920年代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等生如何选择人生的实践策略,如何对抗不断下沉的命运,从而拓展我们对这个时代普通人精神生活世界的认知。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336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制造“希望”:1920 年代中等生的世界语想象

摘要: 世界语自20 世纪初传入中国,便打上精英知识分子的印记。然而在1920 年代,世界语吸引了相当大一批中等生学习世界语。其原因在于中等生从一个教育划分的概念逐渐转化为一个阶层的概念,他们对自身无法向上流动充满了恐惧与绝望,而世界语给了他们一个人造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跨越地域与身份的界限,与世界与人类相连。通过世界语的视角,我们将能发现在1920年代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等生如何选择人生的实践策略,如何对抗不断下沉的命运,从而拓展我们对这个时代普通人精神生活世界的认知。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