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谷鹏飞

引用本文: 谷鹏飞.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J]. 学术月刊, 2023, 55(6): 150-159. shu
Citation:  GU Pengfei. On Hermeneutics of AI Art[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6): 150-159. shu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作者简介: 谷鹏飞,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西安 710127)。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研究(1942−2022)”(22AZW001)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0

On Hermeneutics of AI Art

  • CLC number: I0

  • 摘要: AI艺术作为一种由人工智能遵照算法程序而创造出的全新艺术形态,在“作者”的意识与创作意图、“作品”的创造性与创造本质、“理解”的语言与意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与人类艺术不同的阐释学特征。大体来讲,AI艺术的“作者”意识是一种拟人脑意识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它使得“作者”创作的“机心”趋同于“文心”,并萌生与“文心”相应的创作“意图”。AI艺术的“作品”创造性是智能程序基于原始素材与目标意图的比较修正而实现“藏艺于器”“藏礼于器”的表征,它基于信息的渲染匹配与设定目标的不完全吻合性而创造出出乎意料的形式与内容。AI艺术“理解”中的语言与意义,则潜在于算法系统的三重生成逻辑中,即对算法“指令”作“说明”、对语言“程序”作“解释”、对AI艺术一切内在要素作基于“说明”之上的“解释”。AI艺术的意义总体上源于一种客观化的主观阐释,其意义诞生于对语言符码的“指令说明—程序解释—意义赋予”循环阐释,并与人类如何在全新生存语境下重新定义经典艺术的相关概念攸关。
    1. [1]

      周东平刘安迪 . 论中华条标传统的话语构建与创造性转化.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18.

    2. [2]

      许松影黄雄英 . 理性、制衡与统治:“国家作为机器”的意义和谱系.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9-143.

    3. [3]

      甘绍平 . 自然性与自主性:伦理规范生成的路径分野.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30.

    4. [4]

      姚大力 . 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多样性. 学术月刊, 2025, 57(7): 5-1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1143
  • HTML全文浏览量:  20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作者简介:谷鹏飞,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西安 710127)。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研究(1942−2022)”(22AZW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AI艺术作为一种由人工智能遵照算法程序而创造出的全新艺术形态,在“作者”的意识与创作意图、“作品”的创造性与创造本质、“理解”的语言与意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与人类艺术不同的阐释学特征。大体来讲,AI艺术的“作者”意识是一种拟人脑意识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它使得“作者”创作的“机心”趋同于“文心”,并萌生与“文心”相应的创作“意图”。AI艺术的“作品”创造性是智能程序基于原始素材与目标意图的比较修正而实现“藏艺于器”“藏礼于器”的表征,它基于信息的渲染匹配与设定目标的不完全吻合性而创造出出乎意料的形式与内容。AI艺术“理解”中的语言与意义,则潜在于算法系统的三重生成逻辑中,即对算法“指令”作“说明”、对语言“程序”作“解释”、对AI艺术一切内在要素作基于“说明”之上的“解释”。AI艺术的意义总体上源于一种客观化的主观阐释,其意义诞生于对语言符码的“指令说明—程序解释—意义赋予”循环阐释,并与人类如何在全新生存语境下重新定义经典艺术的相关概念攸关。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