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依托建构性市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出发点的演化—制度分析框架

孟捷

引用本文: 孟捷. 依托建构性市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出发点的演化—制度分析框架[J]. 学术月刊, 2025, 57(4): 32-43. shu
Citation:  MENG Jie.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structed Markets——An Evolutionary-institutional Framework with the Basic Economic Institutions as Start Point[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4): 32-43. shu

依托建构性市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出发点的演化—制度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 孟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 中图分类号: F01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structed Markets——An Evolutionary-institutional Framework with the Basic Economic Institutions as Start Point

  • CLC number: F01

  • 摘要: 建构性市场是战略性基础性部门(或战新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具体存在形态,也是基本经济制度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将建构性市场概念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演化经济学的洞见相结合。基本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内涵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规律,一类是资本运动规律,另一类是国家经济活动的规律,建构性市场是两类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建构性市场的主要特点是:(1)国家作为特殊的当事人,在市场内部持续发挥引领市场发展、调节分工的作用;(2)国家将符合其发展规划或战略的使用价值目标引入市场,与企业追求的微观价值目标相结合,并使前一目标居于相对主导地位。总结中国战略性基础性部门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通过将基本经济制度与其他重要制度创造性地相结合,开启了一个制度创新、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过程,有力地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1. [1]

      李兰 . 试论陶孟和对《新青年》的贡献——关于《新青年》同人分化重要细节. 学术月刊, 2025, 57(7): 166-178.

    2. [2]

      甘绍平 . 自然性与自主性:伦理规范生成的路径分野.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30.

    3. [3]

      张途 . 为何法治概念应包含“基本正义要求”. 学术月刊, 2025, 57(7): 117-128.

    4. [4]

      周东平刘安迪 . 论中华条标传统的话语构建与创造性转化.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18.

    5. [5]

      姚大力 . 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多样性. 学术月刊, 2025, 57(7): 5-11.

    6. [6]

      张琦 .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学术月刊, 2025, 57(7): 67-78.

    7. [7]

      罗必良 . 利维坦: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技术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人类文明存续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5, 57(7): 52-6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7
  • 文章访问数:  954
  • HTML全文浏览量:  7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依托建构性市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出发点的演化—制度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孟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摘要: 建构性市场是战略性基础性部门(或战新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具体存在形态,也是基本经济制度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将建构性市场概念化,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演化经济学的洞见相结合。基本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内涵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规律,一类是资本运动规律,另一类是国家经济活动的规律,建构性市场是两类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建构性市场的主要特点是:(1)国家作为特殊的当事人,在市场内部持续发挥引领市场发展、调节分工的作用;(2)国家将符合其发展规划或战略的使用价值目标引入市场,与企业追求的微观价值目标相结合,并使前一目标居于相对主导地位。总结中国战略性基础性部门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通过将基本经济制度与其他重要制度创造性地相结合,开启了一个制度创新、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过程,有力地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