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康德与黑格尔之间:马克思“抽象与具体”辩证法阐释路径转换及其限度

向南

引用本文: 向南. 康德与黑格尔之间:马克思“抽象与具体”辩证法阐释路径转换及其限度[J]. 学术月刊, 2025, 57(5): 36-45,124. shu
Citation:  XIANG Nan. Between Kant and Hegel: Transformation and Limit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Path of Marx's Dialectics of “Abstract and Concrete”[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5): 36-45,124. shu

康德与黑格尔之间:马克思“抽象与具体”辩证法阐释路径转换及其限度

    作者简介: 向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当代阐释”(19AZX002)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A1

Between Kant and Hegel: Transformation and Limit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Path of Marx's Dialectics of “Abstract and Concrete”

  • CLC number: A1

  • 摘要: 在当前的研究中,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抽象与具体”辩证法的主要阐释路径,但造成了存在论、认识论与逻辑学等多个研究视域之间的相互冲突。应适当将阐释路径转向康德式先验逻辑,在认识论与逻辑学相统一的视域下,将“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视为“抽象与具体”辩证法的“两条道路”,将A版主观演绎和B版客观演绎视为范畴的先验演绎的“两条道路”,对先验演绎与“抽象与具体”辩证法进行比较性理论阐释。第一,从理论结构的生成环节来看,两者分别在理论起点、逻辑学推演方法和认识论建构路径等维度具有形式上的外在关联性和内容上的实质差异性。第二,从理论整体的内在关系来看,两者在“两条道路”等关系的处理方式上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和内容上的互斥性。第三,阐释路径转换的限度位于“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似先天的结构”。“抽象与具体”辩证法兼具存在论维度概念与现实的非同一性、认识论维度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的理论特质。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142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康德与黑格尔之间:马克思“抽象与具体”辩证法阐释路径转换及其限度

    作者简介:向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当代阐释”(19AZX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在当前的研究中,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抽象与具体”辩证法的主要阐释路径,但造成了存在论、认识论与逻辑学等多个研究视域之间的相互冲突。应适当将阐释路径转向康德式先验逻辑,在认识论与逻辑学相统一的视域下,将“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视为“抽象与具体”辩证法的“两条道路”,将A版主观演绎和B版客观演绎视为范畴的先验演绎的“两条道路”,对先验演绎与“抽象与具体”辩证法进行比较性理论阐释。第一,从理论结构的生成环节来看,两者分别在理论起点、逻辑学推演方法和认识论建构路径等维度具有形式上的外在关联性和内容上的实质差异性。第二,从理论整体的内在关系来看,两者在“两条道路”等关系的处理方式上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和内容上的互斥性。第三,阐释路径转换的限度位于“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似先天的结构”。“抽象与具体”辩证法兼具存在论维度概念与现实的非同一性、认识论维度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的理论特质。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