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

战玉冰

引用本文: 战玉冰.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J]. 学术月刊, 2021, 53(9): 168-176. shu
Citation:  Yubing ZHAN. Traditional Factors in Chinese Detective Stories in Late Qing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9): 168-176. shu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

    作者简介: 战玉冰,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上海 200433) ;
  • 中图分类号: I206

Traditional Factors in Chinese Detective Stories in Late Qing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 Available Online: 2021-09-20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明清以来的公案小说在进入晚清以后常常被描述为逐步衰落,且渐渐被舶来的侦探小说所取代,这一过程的形象说法是“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公案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对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的潜在/显在影响。比如这一时期中国侦探小说中“传奇”而非科学的情节因素、公差而非私家侦探的人物身份、传统侠客形象的影子、以小说教化读者的创作目的,乃至于作者本身的“民族主义”倾向等等。而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学、文化因素,既构成了诸如刘鹗《老残游记》、吴趼人《中国侦探案》和刘半农“老王探案”等清末民初“侦探小说”文本内部的“混乱”与复杂之所在,又内在规定了此后民国侦探小说发展道路中的本土性思想资源和文类特征。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
  • 文章访问数:  14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3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

    作者简介:战玉冰,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上海 200433)

摘要: 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明清以来的公案小说在进入晚清以后常常被描述为逐步衰落,且渐渐被舶来的侦探小说所取代,这一过程的形象说法是“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公案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对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的潜在/显在影响。比如这一时期中国侦探小说中“传奇”而非科学的情节因素、公差而非私家侦探的人物身份、传统侠客形象的影子、以小说教化读者的创作目的,乃至于作者本身的“民族主义”倾向等等。而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学、文化因素,既构成了诸如刘鹗《老残游记》、吴趼人《中国侦探案》和刘半农“老王探案”等清末民初“侦探小说”文本内部的“混乱”与复杂之所在,又内在规定了此后民国侦探小说发展道路中的本土性思想资源和文类特征。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