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互文视角与苏轼作品的准确阐释

李贵

引用本文: 李贵. 互文视角与苏轼作品的准确阐释[J]. 学术月刊, 2024, 56(8): 135-146. shu
Citation:  LI Gui.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and the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Su Shis Work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8): 135-146. shu

互文视角与苏轼作品的准确阐释

    作者简介: 李贵,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234)。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宋文》未收书简辑考暨宋代书简会通研究”(20BZW060)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206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and the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Su Shis Works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苏轼研究存在准确解读文本的问题,传统“内证”“外证”之法有其局限性,需要引入“互文”视角。苏轼作品的重要互文体现在苏轼不同作品之间、苏轼与苏辙之间、苏轼与同时人之间、苏轼作品的多媒介文本之间;加上苏轼与前代文献之间、后世和域外对苏轼作品的吸收和改写,则苏轼作品的“互文性”共有六种关系,其中第一种属于“内部互文”,后五种属于“外部互文”,苏轼的创作因而成为一种“对话式”写作。通过举例分析证明,当前的苏轼研究要有自觉的互文意识,对苏轼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构与重组,在互文性的语境中展开对话,才能解决疑难问题,作出准确阐释,如此将催生新的问题意识,极大拓宽文本的意义空间。从互文视角阐释苏轼,也符合其本人读《诗经》之法。
    1. [1]

      甘绍平 . 自然性与自主性:伦理规范生成的路径分野.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30.

    2. [2]

      周东平刘安迪 . 论中华条标传统的话语构建与创造性转化.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18.

    3. [3]

      姚大力 . 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多样性. 学术月刊, 2025, 57(7): 5-1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680
  • HTML全文浏览量:  12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互文视角与苏轼作品的准确阐释

    作者简介:李贵,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234)。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宋文》未收书简辑考暨宋代书简会通研究”(20BZW060)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苏轼研究存在准确解读文本的问题,传统“内证”“外证”之法有其局限性,需要引入“互文”视角。苏轼作品的重要互文体现在苏轼不同作品之间、苏轼与苏辙之间、苏轼与同时人之间、苏轼作品的多媒介文本之间;加上苏轼与前代文献之间、后世和域外对苏轼作品的吸收和改写,则苏轼作品的“互文性”共有六种关系,其中第一种属于“内部互文”,后五种属于“外部互文”,苏轼的创作因而成为一种“对话式”写作。通过举例分析证明,当前的苏轼研究要有自觉的互文意识,对苏轼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构与重组,在互文性的语境中展开对话,才能解决疑难问题,作出准确阐释,如此将催生新的问题意识,极大拓宽文本的意义空间。从互文视角阐释苏轼,也符合其本人读《诗经》之法。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3)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