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主体主义,还是新的实在性范式——论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概念

周驰博

引用本文: 周驰博. 主体主义,还是新的实在性范式——论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概念[J]. 学术月刊, 2025, 57(2): 27-34. shu
Citation:  ZHOU Chibo. Subjectivism,Or a New Paradigm of Reality—On Fichte’s Concept of the “Absolute I”[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2): 27-34. shu

主体主义,还是新的实在性范式——论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概念

    作者简介: 周驰博,德国伍珀塔尔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候选人。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唯心论在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不同终结方案研究”(20BZX088)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B5

Subjectivism,Or a New Paradigm of Reality—On Fichte’s Concept of the “Absolute I”

  • CLC number: B5

  • 摘要: 如何定位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概念,是学界争议已久的一个问题。业已存在的两种解释范式分别以“自我意识”与实体形而上学的“神”的概念为基础,这两种范式都未能完全切中费希特理论的核心问题,此即,在继承发展康德先验哲学洞见的基础上重思真理与实在性的最高本原。绝对自我理论不是一门自我意识理论,而是一门关于意识的终极实在性本原的理论,并且,这一本原无法以实体形而上学的静态实体模型得到理解,而必须以一种表达主义的动态一元论模型得到界定。这一得到动态化理解的本原,是费希特通过对传统本原理论的先验哲学批判,重新赢获的终极本原概念。澄清这一点,将有效破除对于费希特哲学长期以来的成见:绝对自我理论不仅不是自我封闭的主观主义与虚无主义,更提供了后康德哲学语境中理解真理与实在的新范式,此即动力学模型。
    1. [1]

      姚大力 . 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多样性. 学术月刊, 2025, 57(7): 5-11.

    2. [2]

      甘绍平 . 自然性与自主性:伦理规范生成的路径分野.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30.

    3. [3]

      周东平刘安迪 . 论中华条标传统的话语构建与创造性转化.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1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6
  • 文章访问数:  1533
  • HTML全文浏览量:  32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主体主义,还是新的实在性范式——论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概念

    作者简介:周驰博,德国伍珀塔尔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候选人。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唯心论在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不同终结方案研究”(20BZX088)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如何定位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概念,是学界争议已久的一个问题。业已存在的两种解释范式分别以“自我意识”与实体形而上学的“神”的概念为基础,这两种范式都未能完全切中费希特理论的核心问题,此即,在继承发展康德先验哲学洞见的基础上重思真理与实在性的最高本原。绝对自我理论不是一门自我意识理论,而是一门关于意识的终极实在性本原的理论,并且,这一本原无法以实体形而上学的静态实体模型得到理解,而必须以一种表达主义的动态一元论模型得到界定。这一得到动态化理解的本原,是费希特通过对传统本原理论的先验哲学批判,重新赢获的终极本原概念。澄清这一点,将有效破除对于费希特哲学长期以来的成见:绝对自我理论不仅不是自我封闭的主观主义与虚无主义,更提供了后康德哲学语境中理解真理与实在的新范式,此即动力学模型。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3)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