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入冥与升仙:画像砖所见两汉身后世界的双重想象

李忠民 张剑光

引用本文: 李忠民, 张剑光. 入冥与升仙:画像砖所见两汉身后世界的双重想象[J].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0-202. shu
Citation:  LI Zhongmin,  ZHANG Jianguang. Descending to the Underworld and Ascending to Immortality: The Dual Imagination of the Afterlife as Seen in Han Dynasty Pictorial Bricks[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7): 190-202. shu

入冥与升仙:画像砖所见两汉身后世界的双重想象

    作者简介: 李忠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234);张剑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上海200234)。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砖刻文献与中古地方社会研究"(22BZS020)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K23

Descending to the Underworld and Ascending to Immortality: The Dual Imagination of the Afterlife as Seen in Han Dynasty Pictorial Bricks

  • CLC number: K23

  • 摘要: 汉画像砖集中呈现了时人对身后世界的两种不同想象:"入冥"与"升仙"。"入冥"图景强调墓主魂灵在幽冥世界永久性地享受富贵安乐,"升仙"图景描绘了墓主尸解成仙、飞升昆仑的动态全程。两种身后想象是汉画艺术的共有主题,折射出汉代宇宙观、生死观的核心理念。以人间世界为中心的宇宙图景、魂魄二元的生死理念以及身后魂灵能知能为的社会共识,是汉画艺术发生发展的共有源头。在此基础上,"入冥"图景受到汉代新儒学忠孝观念的直接影响,表达了汉代寓忠于孝、寄现世教化于丧葬艺术的治国理念。"升仙"图景直观展现了先秦两汉数百年神仙思想发展演进的全貌,"人"的"仙"化运动、"昆仑山-西王母-不死药"逻辑链条的成立以及尸解观念是其理论核心。汉画艺术对人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先秦两汉社会转型的世俗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1. [1]

      张琦 .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学术月刊, 2025, 57(7): 67-7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8
  • HTML全文浏览量:  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入冥与升仙:画像砖所见两汉身后世界的双重想象

    作者简介:李忠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234);张剑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上海200234)。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砖刻文献与中古地方社会研究"(22BZS020)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汉画像砖集中呈现了时人对身后世界的两种不同想象:"入冥"与"升仙"。"入冥"图景强调墓主魂灵在幽冥世界永久性地享受富贵安乐,"升仙"图景描绘了墓主尸解成仙、飞升昆仑的动态全程。两种身后想象是汉画艺术的共有主题,折射出汉代宇宙观、生死观的核心理念。以人间世界为中心的宇宙图景、魂魄二元的生死理念以及身后魂灵能知能为的社会共识,是汉画艺术发生发展的共有源头。在此基础上,"入冥"图景受到汉代新儒学忠孝观念的直接影响,表达了汉代寓忠于孝、寄现世教化于丧葬艺术的治国理念。"升仙"图景直观展现了先秦两汉数百年神仙思想发展演进的全貌,"人"的"仙"化运动、"昆仑山-西王母-不死药"逻辑链条的成立以及尸解观念是其理论核心。汉画艺术对人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先秦两汉社会转型的世俗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1)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