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化进程

吴晓林

引用本文: 吴晓林. 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化进程[J]. 学术月刊, 2023, 55(9): 77-89. shu
Citation:  WU Xiaolin.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Urban Primary Governance in China[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9): 77-89. shu

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化进程

    作者简介: 吴晓林,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教授(天津300350)。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大数据驱动的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研究”(21ZDA06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基于供需平衡的复合式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研究”(20AZD087)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D6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Urban Primary Governance in China

  • CLC number: D6

  • 摘要: 中国的基层治理有着独特的含义,基层是一个“基层政权与社会”的综合体,基层治理是综合了“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国自很早时代始,国家即将基层社会纳入治理范畴,形成一种“下为上基、社为国基、以国统社”的认知。新中国成立后,旧的“统治性”基层组织被取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治理基本发生在“街居”组织体系中。进入新时代后,“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分别对应基层治理的“政权建设”与“社会治理”目标。当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受“历史基因、执政党双重组织特性、人口规模与管理幅度张力”三重逻辑支配。其一,尽管基层治理沿袭编组的传统,当代的编组已成为破解“超大规模治理”难题的工具,更多朝向便于提供公共服务、推进精细治理和进行资源分配的“社会性”方向演化;其二,执政党既重视自身基层组织建设,还依靠组织群众来获得力量与合法性,是基层治理的主要逻辑;其三,在应对人口规模过大、社会问题增长的复杂性过程中,从“市府权责集中”到“基层权责集中”的改革,是基于属地责任创造可控性、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尚需破解“纵向权责关系、关联失灵、技术主导”等关键议题。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800
  • HTML全文浏览量:  16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化进程

    作者简介:吴晓林,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教授(天津300350)。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大数据驱动的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研究”(21ZDA06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基于供需平衡的复合式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研究”(20AZD087)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中国的基层治理有着独特的含义,基层是一个“基层政权与社会”的综合体,基层治理是综合了“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国自很早时代始,国家即将基层社会纳入治理范畴,形成一种“下为上基、社为国基、以国统社”的认知。新中国成立后,旧的“统治性”基层组织被取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治理基本发生在“街居”组织体系中。进入新时代后,“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分别对应基层治理的“政权建设”与“社会治理”目标。当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受“历史基因、执政党双重组织特性、人口规模与管理幅度张力”三重逻辑支配。其一,尽管基层治理沿袭编组的传统,当代的编组已成为破解“超大规模治理”难题的工具,更多朝向便于提供公共服务、推进精细治理和进行资源分配的“社会性”方向演化;其二,执政党既重视自身基层组织建设,还依靠组织群众来获得力量与合法性,是基层治理的主要逻辑;其三,在应对人口规模过大、社会问题增长的复杂性过程中,从“市府权责集中”到“基层权责集中”的改革,是基于属地责任创造可控性、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尚需破解“纵向权责关系、关联失灵、技术主导”等关键议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