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周月峰

引用本文: 周月峰.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J].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shu
Citation:  Yuefeng ZHOU. The Modernity Denied by the Future: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the Making of the Hybridity of May Fourth New Culture Movement[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3): 167-178. shu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作者简介: 周月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湖北武汉 430079) ;
  • 中图分类号: K25

The Modernity Denied by the Future: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the Making of the Hybridity of May Fourth New Culture Movement

  • Available Online: 2020-03-01

    CLC number: K25

  • 摘要: 以往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多注意其在五四学生运动影响下的转变,而忽视了欧战的深远影响。自清末至民初,中国人以西为新,视彼时西方现代文明为中国之未来,前期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部分改变了这一思想态势,时人认为原本被模仿的现代文明即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未来文明,并视之为新的“过渡时代”。“未来”总体混沌而未知,但又被认为超越甚至否定现代文明,思想界也随之出现“现代”负面整体化的倾向。正因此,时人以“未来”之名,部分消解了现代文明的正当性,同时一定程度上解救了被认为与现代文明对立的中国传统文明及其他被压抑的思想资源。西方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明、预想中的未来文明,多元互歧、互渗互竞,角逐于五四思想界,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多歧性。
    1. [1]

      姚大力 . 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多样性. 学术月刊, 2025, 57(7): 5-11.

    2. [2]

      罗必良 . 利维坦: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技术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人类文明存续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5, 57(7): 52-66.

    3. [3]

      李忠民张剑光 . 入冥与升仙:画像砖所见两汉身后世界的双重想象.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0-202.

    4. [4]

      胡洁 . 社会心态:一种群体精神史的书写与阐释路径. 学术月刊, 2025, 57(7): 144-154.

    5. [5]

      王逸帅 . 找回公众的参与权——一个超大城市公众立法参与的全域协同民主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5, 57(7): 102-11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8
  • 文章访问数:  2251
  • HTML全文浏览量:  359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03-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作者简介:周月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 以往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多注意其在五四学生运动影响下的转变,而忽视了欧战的深远影响。自清末至民初,中国人以西为新,视彼时西方现代文明为中国之未来,前期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部分改变了这一思想态势,时人认为原本被模仿的现代文明即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未来文明,并视之为新的“过渡时代”。“未来”总体混沌而未知,但又被认为超越甚至否定现代文明,思想界也随之出现“现代”负面整体化的倾向。正因此,时人以“未来”之名,部分消解了现代文明的正当性,同时一定程度上解救了被认为与现代文明对立的中国传统文明及其他被压抑的思想资源。西方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明、预想中的未来文明,多元互歧、互渗互竞,角逐于五四思想界,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多歧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5)

目录

/

返回文章